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三夏”生产农事忙 力促秋粮稳产增收

汪子旭 马意翀 叶婧     2024-07-17 10:34:36    经济参考报

当前正值夏季田间管理、秋粮产量形成的重要时节。各地正抓紧落实支持秋粮生产各项政策,应对不利天气影响,实施好各项稳产增产举措,为夺取秋粮丰收夯实基础。

秋粮要高产,夏管是关键。近日,记者在山东省嘉祥县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看到,一排排玉米叶片碧绿、植株健壮,一垄垄大豆生机勃勃。

配药、装药、安电池,用手机连接无人机信号……合作社技术人员李华锋正在田间喷洒农药。他告诉记者:“我们趁着降雨间隙喷洒杀菌剂,预防赤斑病、顶腐病等病症的发生。”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极端旱涝天气。对此,各地采取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农田水利调控、农业技术减灾等多种措施,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河南省安阳县今年秋粮主要以玉米为主,种植面积达48.1万亩。目前安阳县玉米处于拔节和小喇叭口时期,普遍七八片叶,长势不错。

安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连生对记者说,安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比较高,灌溉条件不错,有效应对了前期旱情。“农田内采用喷灌、滴灌、‘小白龙’水带对玉米灌溉以后,玉米出苗都很不错。”王连生说。

李华锋对记者表示,当地农田里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和自动墒情监测设备,可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节省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同时,农田里排水沟渠畅通,暴雨发生后,洪水就会被及时排出,有效实现“旱能浇、涝能排”,进而实现稳产高产。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大中型灌区水资源基本能够得到保障,灌区粮食产量占全国75%以上,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顶梁柱作用。从整体情况判断,尽管水旱灾害频发,只要应对措施得当且不发生大面积极端变化,不足以影响今年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当前,夺取秋粮丰收还有“虫关”“旱关”“涝关”等多个关口。李国祥表示,要加强农业灾害防控体制机制建设,细化各项应对措施。

近日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5.46亿元。其中,安排4.47亿元,支持黑龙江等地开展农业防汛救灾相关工作,重点对农作物改种补种、水毁农业设施修复、疏渠排涝等救灾措施给予适当补助;安排0.99亿元,支持内蒙古等地做好农业抗旱救灾相关工作。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下一篇:需求激增 算力基础设施加快落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