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央行出手“纠偏” 缓释债市风险还需多管齐下

孙璐璐    2024-07-02 10:15:59    证券时报

在多次向市场喊话提示风险但效果不及预期后,人民银行终于以行动来“纠偏”债市持续上涨的风险。昨日的债券市场格外热闹,作为2024年下半年的首个交易日,开盘后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就显著走低,上午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一度下行超3个基点报2.2%,大幅偏离2.5%—3%的央行合意区间;央行也注意到债市的“躁动”,下午很快公告透露将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债市随即应声转跌,各期限的国债收益率出现明显上涨,国债期货大幅跳水。

央行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可以看作是央行借券来做空国债,此举将是央行开启在公开市场卖出国债操作的“前奏”。通过借入更多国债做“弹药”储备,然后再在二级市场卖出国债以达到压低国债价格(抬高国债收益率)的目的。央行此番操作是为了避免长端利率过快下行偏离合理水平,防范利率风险。

4月以来,面对不断走低的国债收益率,央行多次提示长债的期限错配风险和利率风险,呼吁市场理性交易,不要忽视债券市场的利空因素。此前央行的每次风险提示,虽然会对即期的长债收益率形成一定冲击,但预期管理对债市做多情绪的影响逐步减弱,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会再度由涨转跌。因此,相比于仅停留于向市场喊话沟通,用“真金白银”展示政策意图自然力度更大、效果更好,这也是为何此次公告后市场会反应如此强烈的原因。

与此前市场预期不同的是,央行探索在公开市场进行国债买卖操作的初始,预计会以卖出操作为主,这更多是出于稳定债市的短期考虑;但从中长期看,央行在二级市场常态化买卖国债,是将其看作一种流动性管理工具,丰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此外,未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从数量型调控为主转型为价格型调控,央行更多是以调控短端利率为主,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让长期的市场利率随短期的政策利率而动,从而形成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从上述政策改革的思路看,央行昨日的公告主要是着眼当下,维护债市的稳健运行。

维护债市稳健运行至关重要,但不是仅靠央行一己之力能实现的。回顾去年以来的债牛行情,有着供需面、情绪面等多重因素的助推,但从基本面看,收益率下行速率过快与目前经济逐步企稳回升的趋势并不相符,资金蜂拥债市所形成的泡沫正积聚利率风险。美国硅谷银行破产、日本第五大银行农林中央金库巨额浮亏的“导火索”都是过于倚重债券投资所引发的利率风险,海外市场的教训殷鉴不远,值得国内引以为戒。缓释债市风险需要多管齐下,提升宏观政策稳经济提信心效力、加快政府债发行节奏缓解“资产荒”、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重视利率风险等都利于共同维护债市的理性运行。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哈中两国合作潜力巨大”
下一篇:广西首批低空无人机物流运输航线成功首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