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监管层“专篇阐述”提振信心 保险业呼叫逆周期监管驰援

秦燕玲 刘敬元    2024-06-26 14:16:42    证券时报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保险业要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引发保险业广泛讨论。

“最大的肯定和鼓舞”

“这是监管部门多年来第一次在如此高规格的论坛上,系统阐述对保险业发展的看法和规划。”“保险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6月19日当天,李云泽在陆家嘴论坛上的演讲内容刷屏保险圈,不少保险机构高管难掩激动。

“相对整个金融行业,演讲单独发表对保险业发展的看法,透露了下阶段行业的监管思路和监管重点,内容精彩,是对保险从业者最大的肯定和鼓舞。”某头部保险中介机构董事长说。

根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的采访反馈,“大保险观”“以发展解难题”成为业界关注的两大核心。李云泽指出,从保障范畴看,保险保障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拓展和丰富,与时俱进树立大保险观,能更好地为经济稳健运行提供有效缓冲和风险屏障。

多位保险业人士认为,在当前严监管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市场环境下,再提“以改革增活力、以发展解难题”,让业界倍感振奋和期待。

新需求应有新供给

李云泽谈到,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增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动力。监管思路明晰,为行业发展注入信心,如何抢抓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下阶段工作的重点。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俊生表示,从国际比较视角看,无论是保费收入规模、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我国保险业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居民部门较高的储蓄率可以支撑保险的巨大潜在需求向现实转化。

“我们对行业未来发展肯定是特别有信心的。”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郑苏晋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她以当前各方重点关注的培育新质生产力举例,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重视网络安全已是共识,而分担这些风险,自然需要专业保险公司参与。

郑苏晋还认为,保险保障体系应当随消费者需求变化而有所转变。比如直播、快递等行业的灵活就业群体,其工作风险与传统就业者相比有较大差异,这时候就需要专业机构提供风险解决方案。“当前保险行业存在的部分问题,本质上源自产品供给没有完全契合消费者需求。”她说。

近期,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保险对于自然风险的救助补偿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23日12时,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湖南等地的保险机构累计接到报案1.84万件,报损金额6.19亿元,涉及车险、企财险、农险、意外险、农房保险等险种。

“保险机制是损失补偿与风险控制的统一,其价值不仅体现为灾后补偿,还体现在事前防范,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和防灾减损服务。”朱俊生表示,为挖掘产险发展潜力,首先应完善保险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制度安排与产品设计,提高保险对灾害损失的补偿比例,分散和转移企业、家庭、个人的财产与责任风险。政府方面可加大巨灾保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巨灾风险数据库,保险行业则可完善巨灾模型及定价精算模型。

期待逆周期监管举措

今年以来,业界对“逆周期监管”呼声不少。某寿险公司董事长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国内保险公司的全球化配置程度不足,多限于本土市场经营,“顺周期”的特征较为明显。无论是基于自身需求,还是参照国际成熟做法,行业都需要逆周期监管。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业界期待的逆周期监管举措,主要涉及偿付能力、准备金、资本补充、引导长期投资等。

在偿付能力方面,偿二代二期规定自2022年实施,给予了行业三年过渡期,2024年是最后一年。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持续关注偿付能力制度对行业的影响,并关注业界关于优化偿付能力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目前,行业的相关期待包括:继续延长偿二代二期的过渡期,给中小险企更多时间去通过继续转型、补充资本等提升偿付能力;降低部分资产的风险因子,例如公募REITs基础因子、对上市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因子等。

在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方面,郑苏晋认为,可以参照银行业资本补充工具规定,比如此前中小银行发行的转股型永续债等,提高资本补充工具的灵活性,吸引更多有意愿并且有耐心的资本参与保险业的未来发展。

近年,补提准备金是寿险公司业绩承压的一个重要原因,业界对此也期待有优化措施出台。寿险传统险责任准备金折现率曲线为“基础利率曲线+综合溢价”,基础利率曲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近年来,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明显,750日曲线也下移不少。业界人士提到,尽管设定的750日已考虑了平滑影响,但目前看还不够长,不足以覆盖一个经济周期,建议适当拉长计算区间。同时,也可考虑增大“综合溢价”上浮空间,或增加“逆周期因素调整系数”。

在引导险资长期投资方面,不少业界人士呼吁优化对可供出售权益类资产的减值处理。按现行财务处理方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权益投资,如果市值低于初始投资成本超过一年,需要计提减值。近年资本市场持续低迷,这一减值标准对保险公司的业绩影响较大,让一些保险机构对股票投资产生顾虑,不利于发挥长期资金跨越周期的优势。优化减值标准,可以引导险资加大上市权益投资,进一步发挥险资在金融市场的稳定器作用。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 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柬埔寨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