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促进求职与招工的“双向奔赴”

胡敏文    2024-06-18 15:22:14    证券时报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制造业承担着稳就业、促就业的重任。然而,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一方面,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就业岗位的迅速增加,用工缺口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由于观念跟随时代变化,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也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导致“就业难”“用工荒”问题并存。

一位通信行业上市公司代表告诉记者:“招工容易留工不易,现在年轻人对制造业的新鲜感很快就过了。”另一位刚步入职场一年的大学毕业生也有自己的说法:“工资给得还行,但是全部都是时间熬出来的钱,加班多,有些还是义务加班,压力太大了,也学不到多少东西。”

面对这样的困局,就业群体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面又应如何转变?来听一听专家的建议。

一是求职者层面,需转变观念,提高职业技能。

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教授殷江滨认为:“青年人应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以更加开放、多元和前瞻性的视角来面对就业市场的变化。与此同时,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对于机器替代人所带来的职业焦虑和压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马瑞光有独特的考量:“随着AI的普及,传统的技能如分析思维、创造力、领导力将变得更加重要。同时,数字素养、编程能力、数据分析等技术性技能将成为必备。求职者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终身学习成为应对AI对就业市场影响的重要策略。”

二是企业层面,需重视教育培训,提高行业吸引力。

过去人们以厂为“家”,充满干劲,到如今工人不再具有光环,更多的是一名“打工人”。“90后”“00后”年轻人更是偏爱自由、轻松、待遇相对更高的工作。

越是招工难,企业就越要重视用人、育人、留人工作,关心关爱职工,不断优化工作环境。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李小荣说:“企业应加大对工厂环境改善的投入力度,提高工人的工作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要合理提高一线工人的工资待遇,增强岗位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可以积极推动与高校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动,互动答疑解惑,零距离了解感受企业,吸引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应聘。

三是政府层面,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

缓解制造业企业招工难不能单靠企业一方,需要进行更多的制度创新。殷江滨表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推动就业信息的互联互通。”

除了“进厂”外,还可以鼓励青年人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

四是社会层面,鼓励创新创业,倡导正确的就业观念。

相较服务类行业有其灵活、门槛低的优势,制造业也具有工作和收入稳定等特点,社会、媒体、高校等应积极引导年轻人理性看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岗位。马瑞光表示,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青年人的就业观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摒弃“稳定至上”“追求高薪”等传统观念,更加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聚焦“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动能”|第十九届中国经济论坛侧记
下一篇: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