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券商分析师解读减持新规——法律位阶显著提升 助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刘艺文    2024-05-30 09:39:24    证券时报网

5月24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减持管理办法》”或“新规”),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新规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全市场关注。“相关规则有助于强化市场公平,推动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进一步发挥,有助于对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的培育与发展。”某头部券商分析师称,新规完善了减持规则体系、严格规范了大股东减持、有效防范了绕道减持等。

助力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多家券商分析师认为,新规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在山西证券分析师刘丽看来,《减持管理办法》的发布将进一步改善违规减持的情况,减持规模将进一步下降。新规明确了对违规减持的具体处罚,提高了威慑性和可执行性,这将促使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遵守法规规章,更加专注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价值,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信心,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和秩序,从而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打好资本市场基石。

华西证券非银分析师罗惠洲表示,新规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避免因大股东无序减持而对股价造成不利影响,也防范内部人员提前减持而对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进而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东莞证券分析师卢立亭认为,新规的出台,向市场传递了强烈的监管信号。通过严格规范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大规模抛售风险有望降低,同时有助于减少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等不当行为,增强市场透明度,保护中小投资者。从长期来看,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环境,提振市场信心,鼓励长期投资行为。

“我们认为,不断完善的减持制度有助于形成较为成熟、相对稳定的制度架构,将在维护市场稳定、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后续制度规范的持续建设过程中,投资端改革政策的出台有望改善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是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催化剂。”东海证券分析师陶圣禹称。

全面规范减持行为

新规从多个方面对大股东的减持行为进行了规范:一是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二是有效防范绕道减持;三是细化违规责任条款。此外,还强化了上市公司及董事会秘书的义务。

刘丽表示,本次新规主要针对目前存在的“绕道减持”“协议转让”“离婚减持”等问题,做了重点完善。针对转融通式减持,将各类账户持有的股份合并判断;针对协议转让,明确协议受让方锁定六个月,股东如通过协议转让后丧失大股东身份,还应当在六个月内继续遵守限制;针对离婚减持,要求离婚分割后各方持续共同遵守原有的减持限制。同时,对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开展衍生品交易等新型手段全面予以规范,从股东身份、交易方式、各类工具等角度对可能存在的“绕道”做了系统梳理、全面规范。

华泰证券分析师沈娟认为,新规针对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开展衍生品交易等新型手段,全面予以了规范。明确大股东不得融券卖出本公司股份,保障中小投资者交易公平性;明确不得开展以本公司股票为合约标的物的衍生品交易,防范借用衍生品变相实现减持;明确股份在限制转让期限内或者存在不得减持情形的,股东不得进行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防止规避持有期限限制;要求股东获得有限制转让期限的股份前,需先行了结已有融券合约,避免通过提前布局绕开限制。相关规则有助于强化市场公平,推动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进一步发挥,有助于对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的培育与发展。

罗惠洲表示,减持新规的发布,体现了对大股东和关键人员股份减持的监管在升级。在具体规则中,限制了特定的减持行为,同时强化披露要求,明确具体的处罚措施和情形,提高了规则的可执行性,有助于震慑潜在的违规行为。

新规法律位阶显著提升

刘丽称,《减持管理办法》的规格上升为规章,权威性约束性增强,将更好地保障执法效果,进一步加强对股东减持行为的规范,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沈娟也表示,本次减持制度落地,是对新“国九条”相关要求的进一步落实。整体看,有两大特点:首先,《减持管理办法》总体保持《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将原有的规范性文件上升为规章,法律位阶显著提升,权威性、约束力均有所增强。其次,减持规则体系进一步完善、清晰、有层次,交易所减持指引和询价转让指引同步修改,共同构成完整的减持制度架构。内容上,新规凸显维护公平、从严规范的理念,有助于稳定市场各方的交易预期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低空经济从“起飞”到“腾飞”
下一篇:“产业链好,企业才更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