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公募基金规模年内增长超11% 债基新发份额居首

刘俊伶    2024-05-27 09:23:45    证券时报网

截至2024年4月底,公募基金规模增加超3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11.52%。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新基金发行表现也持续向好。今年3月和4月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连续突破千亿份,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最高。

年初以来公募基金规模加速增长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消息,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8家,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达到30.78万亿元。

数据显示,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51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

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6月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0万亿元,2021年初达到20万亿元,基金规模成长速度明显加快。2022年,市场震荡走势,基金规模增速放缓。今年以来,市场行情显著好转,基金规模增速加快,4月底较去年年末增加了3.18万亿元,超过2022年与2023年增量之和。

货币型基金规模增长超2万亿元

分品种来看,货币型基金是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绝对主力。与去年年末相比,货币基金规模增长2.16万亿元,远超其他品种,另外,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QDII基金、封闭式基金分别增长8261.88亿元、3459.87亿元、625.53亿元、222.78亿元,混合型基金相对有所缩水,减少了2339.59亿元。

截至4月底,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规模合计达到19.5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二。与权益类基金相比,这两种基金的风险较小,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根据公募基金年报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更加青睐货币型基金,超七成净值为个人投资者持有,机构投资者则偏好债券型基金,持有净值占比超过八成。

多家机构表示,看好未来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持续扩大。天风证券研报认为,今年一季度货币型基金规模受到机构端和散户端扩张的共同带动,环比增速上,机构端货基更快;绝对量上,散户端货基扩张更多。展望后续,货币型基金规模扩张仍有有利基础。

华创证券研报认为,长期来看,在银行存款利率调降、禁止理财借道配置高息存款、整改手工补息等趋势下,机构对短债基金和货币基金的需求可能有所抬升。

基金发行规模连续2个月破千亿份

基金规模持续增长,部分得益于新发行基金贡献的增量。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以基金成立日为基准计算,今年以来共有472只新基金成立,合计发行份额达到4349.08亿份,其中3月和4月新成立基金数量超过100只,发行份额均在千亿份以上,较1—2月明显增加。

基金发行情况回暖,与股市行情密不可分。截至5月24日,上证指数较年内低点上涨超15%,提振基民参与认购的信心。从认购天数来看,3月完成募集基金平均认购天数为23.4天,4月为21.97天,较2月减少4.68天,另外3月和4月分别有55只、47只新发基金提前结束募集,从另一角度说明近期基民认购的火爆程度。

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颇受基民的喜爱,年内合计发行149只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达到3410.32亿份,居今年新发行基金份额首位,其中4月和5月发行份额占比均超过总数的80%,。从平均发行份额上来看,4月债券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接近30亿份,达到29.48亿份,创2022年9月以来新高。

相比之下,混合型基金热度明显下降,年内合计发行106只混合型基金,低于同样为权益类基金的股票型基金。自3月开始,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比降至7%以下,而在混合型基金最受欢迎的2020年,该比例持续超过40%。

混合型基金热度下降或与业绩不佳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7791只混合型基金利润为-5725.2亿元,为亏损状态。债券类基金盈利最高,参与统计的5427只债券基金共计实现2380.81亿元利润。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智能经济未来可期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