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债券型ETF规模突破千亿 龙头产品吸金超300亿元

陈书玉    2024-05-20 16:51:27    证券时报

规模最大的债券型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又上了一个台阶。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海富通中证短融ETF最新规模突破300亿元,达319.49亿元。海富通中证短融ETF是目前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债券型ETF产品。

整体来看,全市场债券型ETF目前已共计20只,规模合计达1014.38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超200亿元,增幅为26.6%。

海富通短融ETF规模大增

5月17日,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再度创出历史新高,最新规模达到319.49亿元。据悉,海富通中证短融ETF是市场上首只以短期融资券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场内工具型产品,产品成立于2020年8月。今年以来,该产品规模增长超70亿元,基金份额由2023年末的2.28亿份增长至最新的2.91亿份。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近几年A股权益市场结构性行情的背景下,叠加流动性宽松、无风险收益率逐渐下行,短融ETF凭其作为较低波动的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产品的独特定位,不仅弥补了市场对于风险较低品种需求的空缺,还能高效满足投资者对于短期闲散资金管理的需求,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

海富通基金表示,债券ETF可在场内实现日内回转交易,即当日买入的债券ETF份额当日可卖出,同时债券ETF在二级市场卖出后资金当日可用。对于投资者来说,无论是想切换到股票、债券或其他场内产品,都可实现“无缝衔接”。同时,债券ETF费率较低,持仓透明,中长期持有债券ETF是资产配置的较好选择。

债券型ETF规模已破千亿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全市场债券型ETF共计20只,较上年末增加1只,规模合计达1014.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超200亿元。

按基金追踪的指数类别,债券型ETF可分为利率债型、信用债型及可转债型。其中,利率债ETF产品数量为15只,信用债ETF产品数量为3只,可转债产品数量为2只。

按基金管理人来看,目前海富通基金旗下有5只债券型ETF产品,博时基金和平安基金旗下各有3只,国泰基金和鹏华基金旗下各有2只,富国基金、华安基金、华夏基金、鹏扬基金、招商基金旗下各有1只。

业绩方面,截至5月17日,今年以来,上述20只债券ETF中,仅新成立的1只暂时处于负收益状态,其余19只均实现正收益。其中,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海富通上证投资级可转债ETF实现5%以上的回报率,另外海富通上证10年期地方政府债ETF、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等多只产品实现3%以上的回报率。

关于债券型ETF受到市场关注且收益率平稳增长的原因,鹏扬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经理施红俊认为有四点原因:一是其工具属性鲜明,运作透明,受到配置型投资者的青睐;二是随着保险公司、养老金等类型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增长,一些长久期、超长久期的债券ETF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三是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壮大,流动性提升以及信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和债券指数体系编制日益完善,债券ETF的发展创新环境不断改善,促进了其发展;四是伴随着债市走牛,债券ETF的业绩表现也不错。

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全球债券ETF发展迅速,已逐步成为债券市场、ETF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但对比成熟市场,国内债券ETF的发展才刚起步。

目前来看,国内债券ETF仍处早期阶段,存续规模较小且投资者参与结构相对单一,大部分为机构定制产品。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债券ETF机构持有占比超过七成,前十大持有人以银行、保险、券商为主。

盈米基金研究认为,在资产端、负债端的双边推动下,债券型ETF成为当下机构投资者甚至是个人投资者参与债券投资的重要工具。与直接投资个券相比,债券型ETF投资门槛低、投资效率高、且通过分散化配置降低投资风险;与直接投资债券型场外基金相比,债券型ETF费率低、申赎/交易灵活、底层资产透明度高。

展望后续发展,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投资二部基金经理吕瑞君表示,一是希望加大跨市场债券ETF产品的发行和推广;二是由于目前债券ETF的参与者仍以保险、银行、券商等机构客户为主,个人投资者对债券ETF的了解和认可度仍较低,希望在制度设计上提高个人投资者投资债券ETF的便利程度等。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球贸易呈现复苏态势
下一篇: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有悖事实与常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