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证监会坚决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查办案件数量和处罚金额都大幅上涨。”证监会主席吴清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的发言掷地有声。在2023年,证监会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17件,同比增长19%;作出行政处罚539件,同比增长40%;罚没63.89亿元,同比增长140%。
本周恰逢新“国九条”发布1个月,以过去1个月的样本来看,“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进一步清晰地呈现在资本市场面前。
在上市公司层面,1个月以来共有25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1家上市公司被立案。在第三方规范执业、勤勉尽责的努力下,一些“问题公司”在财报披露的过程中被曝光,监管层的监管手段更加“有的放矢”。同时,对案件处置也延续了从严从快从重的主基调,调查用时仅1个月的案例频现,表明监管机构在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一案多查”的局面也逐渐常见。一桩金通灵财务造假案,牵涉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4家券商机构。中介机构是市场的“看门人”,也是市场的“发动机”,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新趋势反映了监管机构对中介机构作用的重视,紧盯不勤勉、未尽责,压紧压实“看门人”责任,督促引导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质量。
2024年,证监会将从严打击严重危害市场平稳运行、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证券期货市场违法行为,为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保驾护航。
立案调查日均1家
自4月12日新“国九条”发布以来,据Wind统计,累计已有25家上市公司公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1家上市公司被立案。作为对比,2023年同期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5家,2023年全年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的数量累计为127家,平均每月约10家。
在此期间,5月8日是立案调查的高峰,当天有包括ST华铁、威创股份、普利制药、*ST三盛、ST易联众、东旭光电、东旭蓝天、*ST越博在内的8家上市公司都公告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外,在“五一”假期前的4月30日,则有凯撒文化、广汇物流、联泰环保、远大智能、恒润股份5家上市公司被集中立案调查。
需要强调的是,上市公司未能按期披露财报数量增多,并不与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更频繁相挂钩。而是在新的监管政策下,审计机构强化执业规范性,执业态度更加谨慎;独立董事勤勉尽责,切实发挥监督作用,使监管层发力更为有的放矢。
这一特点在7家因未能按期披露财报而被证监会立案的企业中尤为明显。在5月8日,之所以一口气有8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其原因就是前述7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集中立案。对未如期披露财报的上市公司立案调查是证监会每年的例行操作,但在2023年财报季未按期披露财报的上市公司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据Wind统计,2020年至2022年,这一数据分别为0家、3家、3家。
*ST越博、*ST三盛未能及时披露财报的原因是遭遇了会计所的主动解约。与*ST三盛解约的北京兴荣华会计师事务所表示,在汇审过程中,发现*ST三盛未按照约定如实、完整、及时、规范地提交被审计资料,缺乏关键审计证据。在*ST三盛2023年财报的审计过程中,北京兴荣华已经是第三家辞职的会计师事务所。
ST华铁未能及时披露财报,是因为独立董事的发力。独立董事占多数的ST华铁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发现了财务数据问题,否决了ST华铁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据悉,截至报告期末,ST华铁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尚未归还的资金占用余额约为13亿元,资金占用问题整改未达预期,该公司仍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流出,同时,独董、审计委员会也无法获取充分资料和合理解释。
普利制药未能及时披露财报,是由于未能完成海南证监局的责令改正要求。该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普利制药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中的营业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要求公司对相关年度营业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自查。因自查进展尚未完成,普利制药未能向天健所完整、及时地提供审计所需重要文件资料。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记者表示,仅凭立案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得出违规行为更严重的结论,需要结合违规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后果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他认为,A股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数量的增加,反映的是监管力度的加大和调查能力的提升,能够更为有效地调查违法违规行为。
据证监会方面统计,2023年,证监会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17件,同比增长19%;作出行政处罚539件,同比增长40%,处罚责任主体1073人(家)次,同比增长43%;市场禁入103人,同比增长47%;罚没63.89亿元,同比增长140%;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和线索118件。
证监会表示,2024年仍将重点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占用担保、违规减持等违法违规行为,密切盯防并严厉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影响市场正常秩序的违法行为,为投资者入市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案件处置“从严从快从重”
在立案调查后的案件处置环节,从严从快从重仍然是一以贯之的主基调。新“国九条”要求,全面加强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稳为基调、严字当头,确保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与此同时,因应新的上市规则诞生的全新的行政监管措施也开始发挥效用。
去年四季度,证监会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持续监管,重点查办违规减持、回购爽约、炒概念蹭热点、短线交易、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一系列重点监管领域,在今年以来仍被高度聚焦。
在交易类违法违规行为中,5月7日,因涉嫌内幕交易海润光伏股票,ST阳光的控股股东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面临2.3亿元的罚单,成为近期罚款金额最大罚单。5月10日,中科曙光董事长李国杰因配偶短线交易行为,被处80万元罚款。5月6日,利欧股份的高管王相荣、王壮利,因家属实施短线交易,被合计处以20万元罚款。
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例中,鼎信通讯、永悦科技、康华生物等近期市场关注度极高的案件被快速处置。鼎信通讯案中,上市公司于今年2月27日知悉国家电网对公司全部采购品类启动招标采购“熔断机制”,但公司直至3月29日晚间才发布临时公告披露上述事项。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合计处以275万元罚款。
最重的行政处罚,则是连续7年财务造假的*ST新纺,这家公司面临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可能。在7年间,*ST新纺共虚增利润23.93亿元,虚减利润7.63亿元,证监会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合计罚款4250万元,并对时任董事长魏学柱等人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同时,*ST新纺此次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提及的案件,从立案到查明调查速度极快。违法事实长达7年的*ST新纺案,从立案调查到出具《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间隔时间仅约1个月,鼎信通讯案、康华生物案等案件调查时间也为1个月。而案情较为简单的利欧股份案,调查时间仅10个工作日。
田利辉称,快速的立案调查和处罚结果表明监管机构在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这意味着监管机构正致力于更迅速地解决违规问题,减少违规行为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升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证监会方面透露,正着力提升执法效能,加强对案件办理全流程全周期管理,强化过程监督、动态管理、关键环节把控,切实提升查办质量。优化执法力量配置,通过“联合调查”“以案代训”“援派组长”等模式,快速查处重大案件。
此外,针对刚刚结束的2023年度财报暴露出“非经营性占用大额资金”问题的上市公司,“限时责令整改”成为监管层的“新武器”。
5月10日晚,ST摩登、ST红太阳、ST华铁、*ST中利、ST浩源、*ST深天、ST长康、ST三圣、*ST信通等9家公司相继披露收到责令改正措施决定的公告。9家公司被责令整改的缘由均为“非经营性占用大额资金”,占用金额少则上亿元,多则超30亿元。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在6个月内清收占款,若6个月内未能完成将面临停牌,停牌后4个月仍未完成整改,交易所将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这一新动作,是监管机构落实新“国九条”要求的具体体现。4月12日,新“国九条”提出加大规范类退市实施力度。4月30日,沪深交易所发布退市新规,新增占用资金退市情形,并提出上述监管动作,以切实增强对大股东侵占监管震慑,督促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维护资产、财务独立性。
中介机构遭重罚
除了对上市公司层面的监管,多起案件出现涉事企业和中介机构“一案多查”的局面,并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双罚”。证监会执法紧盯不勤勉、未尽责,压紧压实“看门人”责任,督促引导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质量。
一桩金通灵财务造假案,牵涉了1家会计所以及4家保荐机构。江苏证监局此前查明,2017年至2022年连续6年,金通灵均实施财务造假,共计虚增营业收入约11.35亿元、虚增利润4.68亿元;虚减营业收入约2.02亿元,虚减利润3852.77万元。
在金通灵上述财务造假期间内,4家券商因在持续督导、相关保荐项目的执业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而被罚。其中,华西证券被采取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的监管措施,目前其申报的成都佳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事项已因此中止发行注册程序。
大华所则在金通灵2017年至2022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中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6年审计收入合计688.68万元。江苏证监局表示,大华所存在“风险评估及内控测试程序存在重大缺陷”“未采取恰当审计措施应对舞弊风险”“实质性程序存在重大缺陷”等问题,违法行为跨越新旧证券法,罚没大华所合计4132.08万元,并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短短两日内,已有10余家A股公司宣布取消与大华所的合作。
“深感痛心和惭愧。”大华所就此事回应称,“此次处罚,反映了我所在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面前存在的差距,在风险意识、内部治理、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我所诚恳接受监管部门的处罚决定,自觉接受各监管机构、企业客户及社会各方的监督,并按要求进行全面整改,在全所范围内组织深刻反省。”
监管层对中介机构的强监管范围不止于财报审计。4月19日,在被证监会立案一周之内,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以及中核钛白实控人王泽龙等人涉嫌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股票一案调查完毕,相关方利用转融通实现限售股出借的细节被坐实,各方合计被罚没2.35亿元。中信证券表示,将认真学习并积极贯彻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坚守主责主业,回归业务本源,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更好地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近期,东吴证券也发布公告,因涉嫌国美通讯、紫鑫药业非公开发行股票保荐业务未勤勉尽责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渤海证券因涉嫌财务顾问业务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与此同时,还有多家券商密集收到监管罚单,仅5月10日,即有包括国信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中信证券、东莞证券、开源证券在内的6家券商收到罚单。
田利辉表示,近期中介机构受到密集监管反映了监管机构对中介机构作用的重视,监管思路在于推动中介机构的规范发展和专业发展,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其服务合规性,推动其高质量服务。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