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负增长,还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广义货币(M_[2])增速环比回落、狭义货币(M_[1])增速环比负增长,4月部分金融数据的表现虽然成因复杂,却都是金融业“挤水分”过程中必然调整的表现。
今年前3个月,M_[2]增速小幅下滑,主流观点认为这与年初以来信贷扩张步伐放缓,派生能力随之减弱有关,也关乎企业和居民的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和居民购买理财热情升温等因素。而4月末M_[2]增速较上月末大幅下滑,虽然也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但显然更多指向金融“挤水分”带来的短期扰动。
以往金融业增加值季度核算方法中,存贷款增速是核算基础之一,在近年来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可能存在通过个别时点冲高存贷款规模,“虚增”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数据的行为。此举不仅可能导致货币信贷总量月末冲高、月初回落,波动加大,还由此可能干扰市场预期和宏观调控。
据了解,今年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修订了金融业增加值季度核算方案,最新方案对货币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计算改为基于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指标进行核算。从本月的数据“瘦身”表现来看,此举成功实现了对存贷款数据的“挤水分”,切实倒逼金融机构合规合理地开展金融活动。
随着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指标的引入,按新方案计算的金融业增加值无疑将更加准确反映出金融服务业务的实际盈利情况,也因此间接降低了M_[2]增速。此外,年初以来信贷投放节奏更加平缓,抑制资金沉淀空转;以及近期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规范“手工补息”,治理部分银行“高息揽储”等一系列避免金融业“脱实向虚”的举措,也会导致M_[2]增速放缓。
但随着数据“虚胖”、资金空转沉淀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未来的金融数据将更加真实反映出实体经济部门的内在融资需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也将进一步提升。
可以预见,经历短期“脱虚”冲击后的金融数据将逐渐企稳。信贷投放节奏将继续保持均衡,“小月不小”特征延续。伴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逐步向好、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提速发行以及债市逐步回归基本面,社融存量增速将得到政府债券融资的有力支撑,货币供应量增速也因此有望企稳。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