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全球经济增长趋势”专题研讨会上,多位知名学者同台展望中国经济前景,建言中国经济发展。与会学者认为,中国经济还将延续稳定增长的态势,面对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宏观政策有力有度,将扩大内需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速在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特别在房地产等传统增长动能减弱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成长,正在弥合填补房地产市场调整形成的缺口。“由此可见,中国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面还在延续。”
当前,全球经济前景有所改善,但依然面临通胀粘性、债务风险、供应链碎片化等挑战,不确定性依然较多。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在与会学者看来,除了全球不确定性因素,还需积极应对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挑战。
“为了加快经济恢复,中国已增大了财政政策刺激的力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指出,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虽然和去年增发1万亿国债之后的赤字率比较略降,但是整体适度。这样既向外界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也有利于控制政府负债率、增强财政可持续,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王一鸣指出,今年赤字规模4.06万亿元,加上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还要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好这些资源来支持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基础设施补短板,能够有效扩大国内需求。
不过,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强调,当预期不稳、预期波动越来越成为主要矛盾时,简单搬运过去称之为逆周期调节的做法时,就有“药不对症”之嫌。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宏观政策的主基调是扩大内需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要瞄准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促进形成消费持续扩大的长效机制。
围绕促进形成消费持续扩大的长效机制,杨伟民称,我国或将在七个方面统筹推动一些措施和政策,分别是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区划和行政机构的改革、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扩大市场化就业、减少对消费的限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