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从存量挖掘增量 “以旧换新”孕育大机遇

连润 王舒嫄     2024-03-07 10:33:09    中国证券报

“实施设备更新行动、设备更新换代需求巨大”“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是今年促消费的重点工作之一”……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介绍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措施。

专家表示,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呈现出“从存量挖掘增量”的政策思路,有望推动消费和投资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未来,需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协同支持,通过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和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郑栅洁表示,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初步估算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

“以工业为例,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很多设备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一,去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已超过160万亿元,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对于先进设备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他说。

关于推进设备更新的领域和方向,郑栅洁进一步介绍,重点将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7个领域;将围绕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方向,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

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潜在市场需求同样巨大。王文涛判断,当下消费品潜在更新需求进入了集中释放期。他指出,我国的汽车、家电、家装市场综合体量大,相当一部分产品使用年限较长,能耗排放较高,有的因为长期使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比如,在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乘用车超过1600万辆,其中车龄15年以上的超过700万辆;平均每年约有2.7亿台家电超过了安全使用年限。太平洋证券研报估算,按照新车平均售价17万元计算,老旧车辆全部更新有望为2024年带来约1.3万亿元的消费规模提升。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本轮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以旧换新,将带动居民消费更快增长,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有望达到6.5%,较此前预期提高0.5个百分点。“在基数大幅抬高的背景下,这一同比增速将与上年基本持平,意味着今年居民消费增长势头会更强。”他说。

郑栅洁表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也能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既惠民、又利企,一举多得。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分析,传统的需求刺激政策通常直接作用于增量,而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呈现出“从存量挖掘增量”的政策思路调整。“在政策效果方面,有助于统筹扩大有效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提振需求和信心,夯实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经济绿色转型。”罗志恒说。

“相关部署将进一步解决生产、消费、流通领域的痛点和堵点,推动消费和投资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要打好政策‘组合拳’。”郑栅洁表示,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和科技创新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少谦建议,针对居民、回收企业、家电企业等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新一轮以旧换新有效落地。

财政政策方面,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王丹认为,可通过贷款财政贴息、所得税和增值税等税收优惠、加速会计折旧、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推动国企执行绿色采购等给予支持。

在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建议加大消费券、家电以旧换新、绿色家电消费等专项支持。

专家预计,2024年对于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的财政补贴会增加。“预计财政对消费品以旧换新支出约2000亿元,加上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奖补以及适度的个税减免,将额外刺激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需求约4000亿元。”华金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秦泰说。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下一篇:一根甘蔗“甜”两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