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为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提供法制保障

北京推动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中心

2024-01-26 11:29:39    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1月25日电  (记者王昊男、潘俊强)25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该条例将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高质量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法制保障。

据介绍,条例明确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立足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资源优势、建设目标、存在问题,分别从战略规划与建设布局、创新主体与创新活动、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国际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制度规范构建。“条例鼓励创新的鲜明导向,利于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齐静说。

明确战略规划与建设布局。条例规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城一区”为主要平台;规定加强统筹,建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统筹发展机制,健全“三城一区”统筹联动和融合发展机制等。

明确创新主体和创新活动支持措施。条例规定扩大高校、科研机构在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对创新活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新监管机制。

“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参与立法的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说。条例提出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激励和服务,规定有关部门制定人才支撑保障措施,制定急需紧缺创新人才目录,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支持人才流动,为创新人才提供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便利服务。

明确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条例规定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加强金融支持,推进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科技安全、科研诚信、科技伦理等方面的科技治理。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抽水蓄能年发电量突破百亿千瓦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