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激发文旅消费更大活力

本报记者 王 珂    2024-01-08 11:23:58    人民日报

一票难求的热门景区、每天满房的网红酒店、需要抢购的演出票、排队用餐的小吃店……2023年,我国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部分旅游业态达到2019年同期或更高水平。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若山认为,文旅市场强势复苏,得益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尤其在供给侧,文化和旅游“牵手”,数字化等新技术在旅游领域加速应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旅融合产品、智慧旅游产品多了起来,出游体验不断提升。

沉浸式旅游体验是文旅市场创新供给的缩影。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开展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推荐遴选暨培育试点工作,并公布首批入选名单。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工作形成3点经验:有利于引导智慧旅游场景应用创新发展,培育旅游消费新场景新热点;有利于引导数字文化、交互体验等线上场景和技术的线下旅游转化,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具有数字科技显著特征的智慧旅游新产品发展之路,更好推进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美团文旅研究院院长路梦西认为,当前游客休闲方式正从走马观花式的“赶景点”,向在目的地深度游览、互动式休闲转变。要紧跟旅游消费新趋势,一方面,持续加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打造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矩阵,更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继续优化消费环境,提升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为“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注入新动能。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3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
下一篇: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