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史上最广为人知、也最惨烈悲壮的战事之一。电影《上甘岭》是一代人心中有关抗美援朝的难忘影像记忆,战役中以胸膛堵枪眼的“特级英雄”黄继光更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烈士英模。
电影《上甘岭》英雄群体的原型,便是获颁鹿英勇顽强功勋卓著’特功八连”荣誉战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3营8连。在8连坚守上甘岭597.9高地1号坑道的14个昼夜中,涌现出舍身炸碉堡的21岁战士赖发均、19岁苗族战士龙世昌等令人振奋又令人心碎的“特功八连黄继光”。
这场战役,在不足半个月时间内,8连战士两次被打光,人数最少时,原本138人的连队仅余5人,在补充数百兵力后,全连仅幸存6人。《上甘岭上立国威 打败美帝野心狼》作者欧阳青记录下为这面荣誉战旗献祭的鲜活生命,在他的笔下,人人皆英豪。
“我曾在龙世昌的故乡贵州省铜仁市工作过,对英雄更有一种特殊的敬仰之情!”近期,欧阳青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谈及写作过程中最打动心灵的片段:除了两位英烈赖发均、龙世昌的故事,便是8连英勇机智穿越敌方封锁线的场景,“连长开路,指导员殿后,一路跑跑停停走走,几乎全建制成功地摸到了上甘岭主峰阵地”。
书写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何写出新内容,带给读者新感受?欧阳青与合作者叶征教授的思路是,就以纪实手法书写“特功八连”官兵在14天中英勇顽强坚守1号坑道的故事。“8连作为45师最宝贵的本钱,战斗意志最强、战斗作风最硬,在关键时刻执行最艰难的反冲击任务,可谓‘好钢用在刀刃上’!”
故事的一个个精彩章节,读来荡气回肠。志愿军“坑道战”的作战方法,更是留给人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欧阳青介绍,整个上甘岭战役,便是志愿军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与“联合国军”展开的反复争夺。那么,采用“坑道战”赢取胜利,是所处地形使然,还是战略战术得当?
“坑道是固定的,战士是灵活的。”欧阳青分析道,8连在坚守坑道的同时,敢于主动反击,把敌人驱逐在坑道之外,而后又有几个我方连队进入坑道支援;此外,坑道对于有效防御也起到了客观加强和保护作用。“8连有人在阵地在的必胜信心,又有上级的炮火支援和兄弟连队的加入,所以越守越硬、越战越勇,坚持到了最后胜利!”
“坑道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运用不只一次。欧阳青介绍,在上甘岭战役之前,志愿军第39军117师350团1连6班曾在敌我缓冲区的190.8高地坚守坑道五天五夜,歼敌百余人并安全撤离,首创志愿军“坑道战”范例。
“特功八连”开展的“坑道战”,则以壮烈著称。插在上甘岭主峰的战旗,旗面不足2平方米,却在战役中打出381个大小不一的弹洞;阵地上一根不足1米长的树干中,嵌入了100多块弹头和弹片;抓一把战斗现场的泥土,能够拨出32粒弹屑……欧阳青写下的这些真实数字,触动人心;每一个数字,都铭记着一位8连战士的顽强坚守、奋勇抗击。在抗美援朝战争史上,或许仅凭这一组无可比拟的数字,8连便当得起“功勋卓著”4个字。
“创造了坚守防御作战的范例,打出了国威军威!”谈及这面荣誉战旗“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精神内涵,欧阳青说,那便是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为了胜利,坚持到底!
(《人民周刊》2023年第15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