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战旗名称:夜月山英雄班
授旗时间:1951年9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第47军140师419团8连3班
授旗领导机关: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3班最初隶属于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3师8团;1947年8月18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29师86团,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6团;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140师419团3营8连3班;1951年2月,随47军入朝参战,1954年回国;1970年5月,随419团从湖南调防陕西;1985年,为第47集团军140师419团3营8连3班;1985年9月,第47集团军140师撤销番号和建制,“夜月山英雄班”随419团编入21集团军坦克12师装甲步兵团;1998年,坦克12师装甲步兵团撤销,“夜月山英雄班”编为第21集团军装甲12师装甲团装甲步兵营;2011年,装甲12师一分为二,“夜月山英雄班”编入62机步旅2营4连;2017年,“夜月山英雄班”编入第76集团军某合成旅。
战旗精神:英勇顽强,敢打敢拼,不怕牺牲
夜月山,这个听起来自带诗情画意的小高岭,坐落于“三八线”北侧,海拔487米,在群山间并不十分起眼。然而,因其紧贴铁原通往汉城的铁(公)路,卡在我军南阻和美军北犯的交汇点上,一时成了敌我必争之地。在“联合国军”毫无节制的狂轰滥炸下,夜月山瞬间化作了一座“火焰山”。
坚守夜月山主峰南365.2高地1个加强班的十余名志愿军勇士,与全连一起顽强击退了敌人从排到营规模的14次进攻,最后剩下5人冲出堑壕,与敌展开白刃格斗。在连续战斗过程中,该班前赴后继,死守阵地,大部分英勇牺牲,2人身负重伤,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英雄赞歌。战后,该班获“肉搏血战英雄坚守夜月山”奖旗一面,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夜月山英雄班”荣誉称号。
像矛锋一样插向敌人心脏
抗美援朝战争五次战役结束后,历史时针指向了1951年夏秋,战场上出现了激烈对峙局面,在范佛里特制定的“压服计划”作用下,围绕“三八线”谈谈打打成为新常态。
6月19日,入朝参战不久的志愿军47军139、140、141三个师,紧急接替了65军临津江以东地区的防御任务,阻敌北犯。
47军140师历史上就是个响当当的部队,著名的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以及后来的湘西乌龙山剿匪作战,都是该师杰作。师长黎原精明老练,是志愿军高级指挥员中少有的黄埔军校11期毕业生。他抓住美军换防、兵力空虚之机,积极组织突击,一举占据了临津江东岸大马里、天德山、夜月山一线,将防线向南推进了约40公里。
140师这一颇具冒险味道的举动受到内部个别质疑,却被彭德怀充分肯定,认为体现了积极防御精神,价值意义突出,给予通报表扬。
140师进占夜月山这块态势突出的阵地后,就像一支长矛插在了“联合国军”交通命脉上,将其一、二道防线都看得清清楚楚。
眼里唯有战线的美军,痛感其军事活动受到极大威胁,就如同石子掉进了靴子里,难以容忍,非清除不可。
8月初,在谈判桌上蛮横霸道、无法突破的“联合国军”,转而寻求新的军事冒险,从北汉江到东海岸长达80公里战线上向志愿军发起猛攻,其中美骑1师直扑夜月山而来。
不得不说“联合国军”总指挥官李奇微很会选择时机。此时,志愿军刚刚结束运动战,转入阵地战,防御工事尚未完备,战线很不稳固。特别是正值雨季,山洪暴发,志愿军后方桥梁、公路被大范围冲毁,后勤补给困难重重。
顶在最前面的志愿军140师抓紧迎敌。多谋善战的黎原师长早就判断敌人是假谈真打,必将强攻夜月山,继攻天德山,于是命令419团按照前轻后重布阵,把擅打阵地战的3营8连拉上去。
8连上到夜月山后,趁着夜色立即周密部署,将1排3班摆在夜月山最南端的365.2高地前沿。此时,3班齐装满员,共11人,由1排排长刘才带队,还配备了一具火箭筒。
排长刘才虽文化不高,但战斗经验丰富,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由他带领3班,可见上级对这个阵地的高度重视。
利用万籁俱寂的工夫,刘才仔细观察了即将成为战场的夜月山。一轮明月下,夜月山三个山头交相辉映,泛着微光。山的东北边是铁原,西南方是涟川,铁汉铁路和公路像两条长蛇从山脚下蜿蜒而过。
在刘才这样久经沙场的老兵眼里,夜月山南高北低,很适合作为第一道防线。守好了,能像一根刺卡住敌人的嗓子眼儿;守不好,敌军便可直接威胁侧后的天德山以及47军整个防御体系。
天一亮,刘才就按上级要求,带领全班人马昼夜兼程抢修工事,并告诫大家:现在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此后多日,无论是烈日底下还是雨夜之中,战士们抢修工事都热火朝天。交通沟挖到了一米六七,两边沟壁还按团长胡伯华要求,抠了许多单兵藏身洞,并在山后反斜面挖了防空防炮隐蔽部,顶部原木为盖,培上厚厚的黏土,极为牢固。
这期间,419团团长胡伯华,3营营长杨保、教导员罗朝宗多次上到夜月山及其365.2高地,检查指导8连的构工情况,一遍遍改进完善。用胡伯华的话说:“要把夜月山弄成美国佬吞不下的硬核桃。”
尽管前沿构筑工事异常艰苦,3班战士却非常乐观。一天,8连指导员给3班调来了几个机枪手,3班专门拿出了炒面和缴获的美国罐头,在阵地上开了欢迎会。
3班战士赵炳寅自编自演了一段小快板:“美国兵,草包兵,打冲锋,像狗熊。枪杆顶头上,闭起两只黄眼睛,爬山像兔子,头顶地,屁股朝天空。”
人小鬼大的战士胡少成乘兴戴上美军钢盔,披块雨衣,跳出工事,煞有介事对大家说:“我打个样儿给你们看!”
他一会爬,一会扭,表演得极为认真:“美国兵冲锋的时候,在山脚下还能爬几步,手榴弹一爆炸呀,就不敢动弹啦!督战官的旗挥一挥,他们就假模假式扭一扭,实际上一步也没有前进。”说着,他还将屁股翘了两翘作示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随着形势越来越紧张,枪炮声也越来越近,战士们都清楚,大战近在眼前。
8月3日天擦黑后,刘才按惯例清点人数。3班班长宋树林,副班长李丹玉,战士赵炳寅、顾连昌、龙正江、杨南山、张景日、陈尊、金和尚、胡少成、杨宗相,以及加强的机枪组长苏廷祥,射手吴更林、王树岩、赵子修、张国祥一一答到,刘才进行战前动员。
他指着东南方向对大家说:“连里通报,抓了个美军舌头,搞清了我们面前的对手是号称‘王牌’的美骑兵1师。这个什么骑兵师要来和我们抢阵地,我们作为长矛头上的矛尖,也绝不是吃素的,非把他挑下马来,摔它个仰八叉!”
班长宋树林当即带领3班举拳宣誓:“登山创造英雄班,不当英雄不下山!”
刘才赞许道:“有种,都是好样的,管保让骑1师好看!”
有点好奇的小个子龙正江插嘴问:“这大山,美国佬还骑马来?”
“叫骑1师,不一定骑马,谁知美国佬部队搞的什么鬼。”刘才觉得没有必要多解释,就结束了动员。他此时想的是:大战之前,要大家充分休息。
尽管话没说完,但战士们都知道,美国佬要来,就一定是开着飞机坦克来。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似铁壁一样挡住敌人进攻
8月4日清晨,美军校正侦察机不停地绕着夜月山前沿阵地盘旋,搜寻攻击目标。
不久,刚刚接任骑兵1师师长的哈罗德少将,新官上任三把火,举着望远镜下达了攻击命令。此时,他完全忘了前两任师长被志愿军修理得头破血流的事实。
先是4架野马式飞机对夜月山进行轮番轰炸和扫射,一批飞走了又来一批,连续折腾了3批12架次。然后,6个炮兵群开始猛烈射击,掩护10多辆坦克和一群步兵,对夜月山的8连及其3班阵地发起试探性进攻。
几百吨钢铁倾泻在夜月山上后,将连绵约二里长的夜月山掀翻了个,之前的青松翠柏毁于一旦,绿色的山林被烧成褐色的荒坡,到处是炸烂的山体、炸倒的树木、炸碎的石头。
刘才带领3班战士们,藏在反斜面新筑的隐蔽部里,任凭外面山呼海啸,我自岿然不动。大家都明白,这些天的力气没白费。
突然,爆炸声停止了。刘才立即招呼大家上了阵地。按预先计划,刘才和3班班长宋树林、副班长李丹玉各带一个战斗小组,每组配备两挺轻机枪,分别盯着左中右三个方向来袭的敌人。
刘才要求各组战士将敌放至阵前二三十米处再开火,“不见兔子不撒鹰!”
敌人摸摸索索地向上攀爬,不时放几声空枪。班里几个新兵联想起胡少成几天前的乘兴表演,不由会心地暗笑。
敌人快到眼前时,刘才一声令下,3班突然开火,顿时枪声大作,不久,将探路的敌人大部消灭,敌坦克掉头退下。
偷鸡不成蚀把米,恼羞成怒的骑1师师长哈罗德立即再增加火力,调整兵力,重新杀向山来。
望着山间蠕动的敌人,刘才伏在阵地上仰头瞄了眼天空,烈日高照,正当晌午,汗水顺着脖子直往下淌。心想:“这是第五次进攻了,你个熊样,不过如此!”
在3班顽强阻击下,这波敌人又是尽管上来慢慢吞吞,下去却快如退潮。
到了下午2时,受到哈罗德斥责的敌人督战官亲自带队,以一个连的兵力再次向3班阵地发起集群冲击。
激战中,机枪手苏廷祥负伤,3班班长宋树林立即跑过去抓起机枪接着打。宋树林左肩也中了弹,战士胡少成抢过机枪迂回至堑壕侧面再打。
阵地前20多米处有块顽石,敌一挺机枪躲在后面向我疯狂射击。这时3班已有5位同志负伤,但都坚持不下火线,不顾伤痛向敌机枪位置投弹。顽石被炸得金星四溅,但机枪仍在不停嚎叫……
紧要关头,恰巧敌慌乱中把一颗没拉火的手雷扔了过来。战士龙正江眼尖,抓起滴溜转的手雷反手就朝顽石背后扔了回去,“轰”的一声巨响,把威胁极大的机枪炸哑。
抓住战机,排长刘才大喊:“李丹玉小组,冲出去啊!”
李丹玉、顾连昌、龙正江和机枪射手王树岩闻令,毫不犹豫齐刷刷跃出工事,冲向敌人,追得敌人只顾逃命。
从早晨8时到下午4时,美骑兵1师在坦克和炮火支援下,连续向夜月山365.2高地发动了6次进攻,均被英勇的3班战士击退。
这期间,团长胡伯华要求挖的单兵藏身洞发挥了极大作用,俨然成了保护战士生命的“金钟罩”。敌人一撤,炮火就来,可3班战士已就近钻进了洞内;敌人一上,炮火停了,3班战士又马上出洞阻击。
战士们爱死了这个小土洞,见单兵藏身洞形状像个猫耳朵,遂给其起名“猫耳洞”。自此,挖“猫耳洞”成为我军阻击作战的一件法宝,一直传承,经久不废。
太阳落山后,炮火渐稀,排长刘才和班长宋树林招呼战士们撤进高地反斜面坑道。十几人聚在一起,边包扎伤口,边总结战况,边把干粮袋里仅有的几把炒面就着雨水吃下,然后便抱着枪,靠在泛潮的岩壁上小憩。
虽是初战得胜,没让敌人占到便宜,但大家都明白,敌人决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更加疯狂地反扑。
接下两日,大雨如注,然后就沥沥拉拉下个不停,山体湿滑,美国少爷兵上不来,连敌机都无法起飞轰炸。
但敌人炮兵并没闲着,接连向夜月山发射了3万多发炮弹,将8连的前沿工事和交通沟炸得面目全非。这期间,美军还发动了几次小规模偷袭,均被警惕的8连击退。
利用敌炮击间隙,浑身透湿的3班战士泡在泥浆里,顽强铲焦土、除烂泥、修工事,挖掘更深的前沿交通沟壕。大家在弹片飞舞、泥水交加的阵地上坚守,经受着血与火的考验,时刻准备战斗。
7日黎明前,微风习习,天晴了,一弯银白的新月在云遮雾掩中穿梭游走,光影绰绰,好似悬起的一汪清流。“再过三天就七夕了!”不知谁说了一句。战士们不约而同顺着夜月山头望向夜空,牛郎织女星一眨一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忽然被触动了:有妻儿的惦念妻儿,有父母的想起父母……
一草一木总关情,一山一水常梦萦。每个志愿军战士,与家乡、与祖国,都被一根无形的丝线牵扯着,绵绵不绝,缠绕心头,抹不去、剪不断。
班长宋树林最了解自己的战友,身上挂着绷带的他知道,此时不是多愁善感的时候。遂打断大家思绪,打趣道:“夜月山上看月亮,难得啊!”然后告诫大家,天明后的战斗关系着更多家庭的团聚,关系着祖国的安危,必须多杀敌人,献给七夕。
天亮了,一片猩红的朝霞覆盖了万里长空,焦黑的山坡上弥漫着战场特有的混杂气息。
8时30分,美骑1师进至365.2高地南侧马田里附近公路沿线集结展开,大炮再次对夜月山倾泻钢铁。碎石、弹片、硝烟、烈火搅成一团,3班阵地又像开了锅一样,翻滚,蒸腾。
接着,敌人竟出动了1个多营的兵力,在12架飞机和17辆坦克掩护下,对着夜月山前沿阵地冲来。
3班勇士们还是坚持近战歼敌,敌人来得少,就一两个人对付,来得多了,就组织战斗小组跳出工事打反击。他们在尘土飞扬的烟幕里来回冲杀,忽左忽右,在运动中打击敌人,给敌以极大杀伤。
战至11时左右,敌一部迂回到8连阵地侧后,阵地的电话线亦被炸断。1排3班腹背受敌,陷入包围。敌人又用密集炮火封锁、阻断365.2高地的补给线,使增援的力量很难上来。
手榴弹、子弹打光了,保障中断了,3班便在战场上搜集补充;交通沟打平了,掩体没有了,战士们便凭借弹坑隐蔽自己,与敌周旋。
关键时刻,排长刘才鼓励大家:“同志们,我们要坚决守住夜月山,胜利属于我们,我们有全世界人民的支援。”
中午时分,敌一至二个排的兵力又连续向365.2高地发起冲锋,均被3班击退。整个下午,敌人都在疯狂攻击中,3班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战至白热化,班长宋树林伤口迸裂,仍端起机枪向敌群猛烈射击,再次中弹倒地;战士胡少成近距离向敌扫射,大量杀伤敌人的同时,自己也重伤昏迷;战士龙正江被敌围困住了,索性毅然拉响手榴弹,与群敌同归于尽。
骑1师师长哈罗德听到山上枪声渐稀,断定志愿军就要弹尽粮绝,便孤注一掷,更加肆无忌惮地督促部队一次又一次扑向3班阵地。
最后关头,明知赴死的排长刘才振臂大呼:“同志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上好刺刀,和敌人拼了!”然后率先跃出阵地,直扑敌群。
听到振奋人心的口号,5个衣衫褴褛、满面血污的战士相继跳出弹坑,一齐怒吼着:“为了祖国和人民,杀呀!”与敌展开殊死肉搏。嘶哑决绝的声音,在夜月山巅久久回荡……
刘才一手举着驳壳枪,一手握紧手榴弹,“啪啪啪”撂倒了近前的几个敌人,却被一个人高马大的美军士官拦腰抱住。刘才回手一枪,枪带甩出去缠住了对手,枪却没响,关键时刻没子弹了!二人在山坡上翻滚厮打,激烈搏斗。
战士杨宗相见状,吼叫着冲过来想帮排长,却被几个敌人团团围住。他奋力刺中了一个敌人,自己身体却一凉,同时被插进了几把刺刀。他踉跄几步摔倒在地,只见夜月山头红旗招展,天旋地转,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阳光照耀历史,高山印证英雄。这些不久前还在讲述牛郎织女故事的柔情郎,此时都变身只认刺刀见红的钢铁汉。剩下几个人左突右杀,前后移动,刺倒了一个个从大洋彼岸莫名其妙跑来送死的美国兵,最后也终因精疲力竭,寡不敌众,相继倒在了血泊中。
血战过后,敌人暂时退下,3班阵地上尚幸存3人,其中胡少成和杨宗相生命垂危,动弹不得,只有已负伤的杨南生仍能战斗。
杨南生挣扎着站了起来,凝视战友们的遗体,整理了几下,心头冒火,恨得咬牙切齿:“战友们,就是拼尽这条命,也要为你们报仇!”
看到敌人又上来了!他从美军尸体中默默捡起一杆枪,找了些弹药,并随时准备用身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然后他在堑壕中不断移动脚步,在各个部位射击敌人,致使敌人十分迷惑。
战斗间隙,杨南生飞快跑回指挥所,报告了作战经过和排长等战友们阵亡的消息。团长胡伯华高度重视,马上组织8连2排进行反击。
美军很快发现了志愿军的增援行动,哈罗德命令以密集炮火封锁365.2高地后山狭窄的棱线通道,致使我增援力量受损,行动受阻。
但是怀着满腔仇恨的杨南生却奇迹般带着2排赵少福和罗世泰两名战士,在炮火中冲到了365.2高地前沿。3个人立即向敌人进行反冲锋,一举夺回了阵地。
杨南生连续向美军射击,追击敌人。2个美国大兵见杨南生只身一人,便反过来擒拿。
杨南山大怒,冲上去拼命。他奋力拨开迎面扎过来的枪刺,直接用刺刀捅死了一个敌人。当他拔枪准备再刺时,另一个敌人的刺刀已近眼前,不及躲闪,从他一只眼睛扎了进去……
冲锋号响起,我增援人员冲上来收复了365.2高地,并迅速检查战场,救下了奄奄一息的3班战士胡少成和杨宗相。
映入眼帘的肉搏场面极其震撼,触目惊心:1排排长刘才手里紧握着一个血迹斑斑的手榴弹,被一个脑浆迸裂的美军士官尸体压在了身上,驳壳枪带与敌人的“加拿大”手枪带绞在了一起,看得出刘才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反手砸死了敌人;老成持重的3班班长宋树林抱着冲锋枪,浑身是血,倚在一个美军尸体上,仍然保持着战斗姿态;爱开玩笑的战士赵炳寅,紧握美军的一支八发枪,刺刀狠狠地插进了一个敌人的胸膛里,脸上挂着似隐似现的嘲笑;孤胆英雄杨南生靠在山坡岩石上,一只眼睛血肉模糊,另一只眼睛却怒目圆睁瞪向敌方……在他们的周围,躺满了密密麻麻上百具美国大兵的尸体。
3班勇士与敌首战夜月山,可谓惨烈悲壮。围绕夜月山的鏖战还将继续,3班仅仅开了个小头,就已让美军骑兵1师马失前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正告了侵略者,在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必须悬崖勒马,否则前面将是万丈深渊!
在这次夜月山争夺战中,我军共伤亡60余人,歼敌213人,缴获轻重机枪、自动步枪等50余支。
然而,对于利令智昏的侵略者来说,他们从无理性,只有兽性,失败只能是他们的宿命。一个月后,141师423团6连6班接防夜月山,再次打折了骑兵1师的马腿,续写了另一个夜月山英雄班的故事。
当晚,天空又下起小雨,夜月山隐在了云雾中,似乎在为英雄悲泣。夜半,到了七夕节,微风吹散乌云,天上明月如钩,月还在,3班战友已阴阳两隔,勾起多少感慨与悲怆。
1951年9月,140师419团8连1排3班被47军授予“肉搏血战英雄坚守夜月山”锦旗一面,被志愿军授予“夜月山英雄班”称号,记集体特等功。值得同提并誉的是,换防坚守夜月山的141师423团6连6班,打得同样顽强惨烈,亦被志愿军同年12月授予“一级英雄班”称号。夜月山一山两旗,相映生辉。
68年后,“夜月山英雄班”战旗迎风猎猎,出现在国庆70周年盛典之中,代表当年誓死坚守夜月山的将士们,接受全国人民的敬仰,接受伟大祖国的检阅。
如灯标一样引领后人向前
秦时明月汉时关,抗美援朝人已还。47军逞威夜月山、天德山、老秃山后,于1954年满载“夜月山”“天德山”“老秃山”战斗精神班师回国,一直是国家安全的栋梁、人民军队的劲旅。
被一位著名军旅作家郭木称为“神话般胜利”的“夜月山英雄班”,不减当年英武气,实兵演练训犹酣,在质量建军过程中,打造新型战斗单元,续写新的时代神话。
近年来,从科尔沁大草原到西北戈壁大漠,从雪域高原昆仑山腹地到平原丛林,一场场激烈进行的实兵对抗演习中,都能看到“夜月山英雄班”的矫健身影。在地面快速突击、地空一体协同、弹炮精准毁瘫、信火联合制胜各个环节,他们都表现亮眼,成绩优异。
在训练硝烟中,面对复杂战场环境和强劲对手,他们多次在对抗演习中担任主攻任务,多种全新战法轮番上演,全方位表现了一个新型最小作战单元的整体作战能力。
他们曾以精湛的战斗技能和顽强的战斗作风,驾驭新型战车一路过关斩将,将“敌人”逼得无路可退,为探索信息化部队的新型战法作出了贡献。
好的训练成绩,来自“夜月山英雄班”继承忠诚可靠、敢打敢拼、舍生忘死的血脉基因,来自严格自觉、无怨无悔的刻苦训练。
二级军士长冯红民即将退役时,站在连队荣誉室十分激动。这位有着24年军龄的老兵,曾是“夜月山英雄班”班长,亲历了连队三次装备升级。他说:“每一次换装都是一次重生。”
冯红民依然记得第一次换装前的兴奋与不舍。兴奋,是因为盼得久;不舍,是因为爱得深。他说:“相伴10多年的装备就像自己的孩子,每个零件都了如指掌。”
然而,掌握信息化新装备的作用机理和一个个按钮,对只有初中学历的冯红民却是极大的挑战和真正的考验。
作为英雄班的传人,就要有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冯红民在“夜月山英雄班”精神激励下,通过自学和向有经验的战友、军工人员学习新知识,不但弥补了专业技能上的不足,获得了更高的学历,还获得了通信、驾驶、侦察等6个专业特级证书,精通3代9种主战装备,成为全军优秀教练员。
“夜月山英雄班”战士,也个个都如老班长冯红民一样,自觉增强从“钢铁比拼”到“信息较量”的意识,勤学苦练军事技术,努力争当信息化作战的行家能手。
一轮明月又在“夜月山英雄班”驻地升起,皎洁的月光洒在苦练军事本领的战士们身上,让他们不由想起牺牲在夜月山上的前辈们,这给他们注入了持之以恒的韧劲和顽强拼搏的勇气。
“夜月山英雄班”战旗,将一直扛在新时代年轻战士的肩头,飘扬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无比鲜艳夺目,永远不会褪色。
都说岁月静好,那是夜月山的英雄们曾以生命相搏;都盼鹊桥相会,那是人民子弟兵们在以血肉相护。
(执笔人为叶征、初见、王欣。感谢志愿军老战士、军报记者前驱同志,志愿军47军后代刘普雷同志提供珍贵历史资料)
(《人民周刊》202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