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用生动瞬间展现大美中国

2023-12-15 20:29:23    中国文化报

 国家艺术基金于2023年举办的艺术人才培训项目“新时代全媒体摄影人才培训”近日在中国传媒大学结束。

整体来看,本次项目涵盖广泛,从宏大的航拍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从城市生活到乡村习俗,透过学员用镜头生动呈现的瞬间,尽显对美丽中国的认知,对中华文明的魅力的体认。学员毛巍璁利用无人机摄录了大量山东青岛的美景,将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尽收眼底,也让青岛宜人的生活得以展现。城市里的生活也是学员关注的重点,学员杨宽将目光聚焦在北京生活的年轻人身上,用朴实无华的镜头拍摄肖像,展现年轻人的生活。

据介绍,还有许多学员选择拍摄少数民族的日常。学员王伟拍摄的使鹿鄂温克人作品极具特色。他并没有选择拍摄民族庆典活动,而是深入剖析使鹿鄂温克人的生活状态,记录他们在山林和城市中不同的生活面貌。这些年轻人虽然身着不同样式的民族服饰,但在迈向现代化生活的同时内心仍保留着民族传统。

随着AR、VR、AI等的应用日益广泛,很多学员尝试使用新技术进行拍摄。学员梁可嘉拍摄枫坪傩狮舞时,对每个傩狮舞角色的表演动作做了记录,也用相机记录了表演者的生活。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作者增加了枫坪傩狮舞面具的全息影像展示,观众可以借此技术更全面地了解枫坪傩狮舞。学员唐蜜则将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钢筋、水泥用电脑后期的方式点缀上了白色的光斑,在展览现场使用灯光来将其点亮,以此来展现中国城市建设的活力。

AI技术提高了不少学员的创作热情。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帮助摄影师自动识别和修复图像中的缺陷,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此外,还有视觉创作者喜欢直接使用人工智能算法产出图像,为摄影带来全新的创作思路和可能性。学员耿洪杰的“寒山潜龙”系列就是用这项技术创作的。有学员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产出更具特点的作品,如学员周旭东使用分形算法在C4D中创作出一系列“微生物”,是利用人工智能制图的方式生成的一系列细胞结构,这些类似显微摄影的作品拥有极为绚丽的外表。 (侯 帅)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书画文化发展促进会落户北京宋庄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