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青年演员直播间“PK斗戏”,“打开”戏曲传承新方式

2023-11-21 16:19:00    光明网

近日,95后青年戏曲演员、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菁菁“火”了。在抖音直播间里,吴菁菁靠川剧变脸和一口四川话,一年时间里受到接近14万粉丝的青睐,还收到30多个徒弟,其中最小的6岁,累计超过600万人次看过她的直播。

这个新闻的背后,其实有一个峰回路转的故事:如果不是在线上爆火,年轻演员吴菁菁有可能面临巨大的职业困境。近些年,像川剧这样的传统戏曲面临着观众越来越少的窘迫,吴菁菁所在的剧团也被改制为艺术表演企业,坚守川剧的她不得不另谋生路,靠商演谋生。然而在互联网上,吴菁菁开辟了另一方小天地,她的直播表演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也由此看到了许多年轻人对戏曲的热爱。

客观来说,当代丰富的文化消费生态,对于戏曲发展来说并不算友好,亟需寻找新的突破。而直播间,或许就是戏曲新的也是最有潜力的“生存方式”。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剧种走进了直播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全国超过10.26亿短视频用户中寻找受众。

目前看,这种探索是成功的。以抖音为例,目前抖音平台生态覆盖戏曲种类超过300种,231种已开通直播。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抖音戏曲直播超过80万场,累计看播人次超25亿,场均观众3200人次,相当于每次戏曲直播都是一场中型演出;抖音戏曲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232%,73.6%的已开播戏曲获得过打赏。

可见,戏曲的网络传播量非常可观。究其原因,主要是互联网带来了戏曲传播生态的颠覆。过去戏曲传播极大地依托于剧场,依托于地域性的文化圈层。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流动的加速,这种圈层很容易被瓦解,戏曲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

但互联网是无远弗届的,直播间可以将身处天南海北的受众重新聚合,重建这种文化圈层。就以抖音戏曲直播场均3200人次为例,一个小剧场卖3200张票并不容易,但直播间却可以迅速吸引来3200名感兴趣的网民,并通过打赏等模式为剧团生存找到新的经费来源。于是,戏曲由此获得了新生。

更重要的是,随着很多“95后”“00后”戏曲演员开启直播,他们在直播间PK、与观众互动,更是帮助戏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走进了年轻人的世界。除了开头提到的吴菁菁,同样通过直播收获年轻观众的还有来自河南的00后豫剧演员聂玉芳。她的粉丝一大半都是年轻戏迷,每场直播,都有四处慕名而来的年轻人前来围观、打赏。在抖音直播间的这个“线上剧场”,聂玉芳不仅收获了新的观众和舞台,也从粉丝们的打赏鼓励中,看到了豫剧传播的新路径。

这对戏曲来说至关重要。戏曲有没有年轻演员,能不能“捕获”年轻观众,决定了戏曲有没有“未来”,有没有长久的生命力。而直播这一新形态,确实可以帮助戏曲不断实现“年轻化”,吸引着新生力量源源不断地进入戏曲世界。

戏曲走进直播间,或许也值得引发人们对数字媒介偏见的反思。人们的常见思维,是媒介形态总在迭代和淘汰,“过时”“不合时宜”的事物会被筛选出去。

但这也许只是一种误解,数字媒介和传统文化,并不总是在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中,相反,媒介本质也可以是温情的,也有可能为传统带来新的生机。11月13日,武汉大学发布《直播PK、打赏与戏曲传播研究报告》,其中提到“青年演员在新的展演空间高频次、高质量演出,不仅解决了戏曲演员自身的发展问题,还为传统戏曲培养了大批爱好者和忠实粉丝”。可见,通过直播戏曲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

在直播间,剧团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戏曲,人们希望这样的故事可以续写下去。当然,这还需要互联网平台和广大剧团的共同努力,平台提供更多的曝光机会,剧团则更积极地打开思路、拥抱技术,所有人同向而行,让绕梁余音在互联网空间里久久地回荡。(吴 瑜)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千年窑火的时代魅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