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荷兰汉学家龙彼得:深耕研究中国戏曲艺术

2023-08-11 13:32:18    学习时报

 荷兰汉学家龙彼得一生致力于中国民间戏剧及道教文化研究,在20世纪欧洲汉学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主要代表作有《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古代闽南戏曲与弦管之研究》《中国戏曲仪式渊源考》《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中国戏剧源于宗教仪典考》等。
  1920年,龙彼得生于荷兰。1940年至1946年,龙彼得就读于荷兰莱顿大学中文系,后赴剑桥大学求学,师从著名汉学家哈澜教授。1948年至1972年,龙彼得任剑桥大学中文讲座教授,1972年至1987年,任牛津大学汉学讲座教授,1982年荣任欧洲汉学协会会长,2002年因病去世。龙彼得不仅是享誉欧洲的汉学家,还是剑桥大学图书馆名誉馆员、法兰西亚洲学会名誉会员,对中国传统戏曲、闽粤民俗信仰保持浓厚的兴趣,在中国目录学及版本学领域造诣颇深。
    (一)
  龙彼得在剑桥大学求学和执教期间,对剑桥大学图书馆及欧洲其他图书馆中的中文藏书进行了搜集整理,还因此荣获剑桥大学“中国丛书的荣誉管理员”称号。1961年,牛津大学成立东方研究所,以该所为阵地,集合各学院的东方学研究学者,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龙彼得在担任牛津大学汉学讲座教授期间,研究的主要领域是中国戏曲和道教,搜集整理了大量中国古典文献的罕见版本和孤本。龙彼得尤其专精于明清时期闽南语的闽台、潮汕地区和东南亚华人聚集地的中国民间传统戏曲、民俗、文学。
  南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乐种,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泉州等闽南语系地区,深为闽南侨乡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并传播到台湾、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一带,成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世代珍视、竞相传唱的乡音。由龙彼得发现并披露的《新刻增补戏队锦曲大全满天春》是世界保留至今最早的南音著作,孤本现存于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从钻研东方文化和保护传统戏曲文化的意义上说,龙彼得为南音的传承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龙彼得在英国和德国发现了明代南音珍本“明刊三种”,后于1992年在台北出版了《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明刊三种”被称为“无价之宝”,而它的发现,也可见明代漳州一带戏曲繁荣之一斑,印证了中国戏曲史的“始于唐盛于明”的论断。1971年左右,龙彼得将清乾隆年间刊本《同窗琴书记》的全套照相,该版本是谱《山伯英台》故事的戏文,用的是泉州方言,原本存于英国。1971年,龙彼得将该书的微缩卷赠送给台湾大学的吴守礼教授,由其将戏文整理出版。1976年,吴守礼还获得龙彼得由英国用全录精细印制法国科学院施博尔收藏的清光绪年间的《荔枝记》拷贝资料。70年代,龙彼得发现明嘉靖年间南戏版本《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也就是梨园戏《陈三五娘》剧本。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二)
  1988年,龙彼得退休后仍担任牛津大学名誉教授,对南戏的研究并未停滞。1992年辑刊《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在台湾出版,附所著《古代闽南戏曲与弦管之研究》论述了闽南语文学及梨园戏历史,并依据明代所沿袭的分类方法,对明万历年间刊本《新刻增补戏队锦曲大全满天春》和《精选时尚新锦曲摘队》《新刊弦管时尚摘要集》所收的散曲进行分析,还就所涉26种剧目的情节和出处,做了精细的考证和探讨。
  1993年,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接到龙彼得《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的赠书,经他同意翻译了论文第一章。199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以同样的书名出版。2002年5月,龙彼得去世,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为纪念龙彼得,将其整篇论文和这三种明刊本及其校订本汇编为《明刊戏曲弦管选集》一书出版,为南音研究提供了一份重要史料。泉州南音艺术家吴造曾多次出国访问,和龙彼得探讨过南音的源流。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的郑国权屡屡在文章中对龙彼得表达感谢:多年来,龙彼得很关心支持泉州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抢救、整理工作,他和他在台湾的学生多次寄给泉州数套关于梨园戏和弦管的珍贵史料。
    (三)
  龙彼得教授对潮剧也深有研究,在剑桥教中文时曾专门研究潮剧、英歌舞和潮州音乐。1964年,龙彼得在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图书馆发现经典潮剧《荔镜记》的另一个明代刻本《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大全》,刊刻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这个“新刻增补”潮剧本不称《荔镜记》,而称《荔枝记》,是与《荔镜记》同一故事内容的不同演出本。而“新刻增补”说明在万历之前《荔枝记》就已经存在了。此外,龙彼得曾5次到泰国采访潮州民间艺术的故事,观赏潮剧演出,还曾到北榄坡拍摄英歌舞和潮州大锣鼓游行的全过程。
  龙彼得一生致力于海外所藏明清粤东、闽南戏曲文学的发掘研究,他留下的大量珍贵民俗文学文献,对粤闽民俗文学的传承与发扬意义重大。在东西方学术碰撞交汇的今天,龙彼得兼具汉学目录学的精深造诣,其研究成果更是集两者之大成,理应得到国内汉学家及图书馆学人的重点关注以推动中国汉学研究向外拓展更大的空间。

郎振婳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脊梁——赵志田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