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博物馆“天天见”值得推而广之

2023-08-04 10:56:42    北京日报

近日,多地博物馆纷纷宣布打破惯例,取消周一闭馆规定,方便市民、游客天天观展。

数据显示,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超过6000家,年均接待观众近6亿人次。博物馆已不仅仅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市民日常休闲活动的打卡点。火爆人气见证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也对博物馆的“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暑期旅游旺季,许多知名博物馆一票难求,能够实现“天天见”,无疑是对游客关切的积极回应。一边天天开门承受巨大人流压力,一边还要在夜深人静后完成馆藏维护工作,这种“超长待机”的服务态度,值得点赞。

扩大文博服务供给,各种各样的高招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一些文博场馆上线夜场服务,为夜幕下的城市点亮文化之灯;一些街头巷尾的古建被盘活利用起来,让居民能够“开门解乡愁”……这些创新探索,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但就现实来看,一方面是博物馆的数量、种类、开放方式在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则是各个博物馆之间冷热不均的现象愈发突出。究其原因,还是许多博物馆有形的门槛降低了,内部却还是展品一放、简介一摆,不了解的还是看不明白,导致大量游客只能去最有名或有自己熟悉文物的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不仅需要时空上的“多”,也离不开内容上的“活”。从利用元宇宙数字技术“重塑”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场景,赋予其可交互性,到加大馆藏文物开发力度活化资源,唤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再到联合游戏公司开办线上展览,实现跨界“出圈”……博物馆要“活”,必然是要融入生活的。除了器物与建筑,还不妨多借鉴、多联接人们生活中的热点、潮点、流量点,在保持内容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多些“接地气”的创新,使其知识传递、文化熏陶、精神交流的本位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让博物馆文明更好融入社会心灵,这是好事也是实事,值得推而广之。 (鲍南)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坐标——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正式向公众开放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