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临水登山 寻迹望道

2023-07-27 14:29:48    光明日报

回望近四十年的艺术历程,无论创作题材、语言风格、绘画图式如何变化,我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对自然与生命的观照和颂扬。从我的早期作品《生命跑道》便可看出这一点。这幅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油画,其灵感来源于残运会上身残志坚的运动健儿形象。我希望用艺术的手段尽可能地传达出一种精神,通过可视的艺术形象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沿着这条主线,我于2014年创作了油画《致青春》,该作品取材于我生活、工作的大学校园,聚焦了毕业季授位仪式后同学们欢呼雀跃的热闹场景,以充满朝气的画面氛围彰显对青春的礼赞。

除人物题材外,自然景观也是我笔下重要的表现主题。面对山河湖海,无论静穆沉雄、激越汹涌还是绮丽多姿、灵动秀美,其中所蕴藏的蓬勃生命力皆令人动容。2020年,我从重庆出发,穿越秦岭,途经西安、延安,在延川县蜿蜒的盘山道上俯瞰乾坤湾,遥望黄土塬,后又一路向西,经榆林市绥德县、米脂县,来到一个叫麻黄梁的地方,这才停下脚步,静心感悟这片土地的自然风貌与人文风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麻黄梁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赋予它沉静又极富力量的精神气质。历经沧海桑田,这里的每一寸黄土地都记录着地质的变迁、历史的演进和人文的积淀。面对如此奇景,我深感自然之美妙,心中顿生喜悦,提笔创作了一批写生作品。返渝之后,陕北高原的美景始终萦绕于心,再次激起了我的创作冲动,于是我凭借亲临的视觉感受和沿途收集的诸多素材,创作了“黄土风骨”系列作品。之后,我特地以游记的形式梳理了此行的感悟,其中一段提到:“秋意渐浓,驰骋的心趋使我远行。本次采风写生,意欲去广袤的黄土高原走走看看,不限于待在一地写生,为达此目的,自驾是最好的交通方式,可以随性穿越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尽可能多地感受这里壮阔、雄浑、苍茫的精神气质,深刻认识这片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土地。”

2022年,在完成“黄土风骨”系列作品后,我萌生了以水为主题表现生命之源的创作想法。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事实上,水看似柔弱,却又无坚不摧,正因有如此特性,水才能孕育出生命。我自幼生活在大巴山,那里重峦叠嶂、草木繁盛、水系纵横,因依水而居,我对水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人们或是在河边担水、洗衣,或是在浅滩尽情嬉戏,享受着自然的馈赠。除涨水期外,一年之中那里总是流水潺潺,鱼翔浅底,如此美景也成为我故土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我的“活力源”系列作品便是通过对鱼儿在水中欢腾情景的描绘,彰显蓬勃的生命气象。

高山不语,流水无言,它们如此平凡,却又无时无刻不彰显着自己的性格,承载着生命的轮回。回顾自己的创作之旅,一路走来,是对自然的写照,更是对生命的礼赞。

(作者:刘曙光,系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坐标——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正式向公众开放
下一篇:博物馆“天天见”值得推而广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