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旗先生是一位优秀的人物画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他的人物画有油画、水彩画和水墨画等多个画种,频频在全国全军画展中亮相。他笔下的军人形象,平民百姓,以及当下时尚青年,不仅为画廊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同时也成为人们对时代的珍贵记忆。
油画《功臣暮年》,是马国旗献给共和国甲子之庆的一份厚礼。这是一幅耐人寻味的人物肖像画:正面坐在轮椅上的老军人,一副喜极欲泣的激动神情,定格在闭目遐思的瞬间。这样的一个“构思”,也许是画家的偶然之得,但绝对是一次令人叫绝的大胆尝试。
苏轼有“传神之难在于目”之说。《芥子园画传》的《写真秘诀·眼光论》,称“眼为一身之日月,五内之精华”,并列举俊目、英目、老目、笑目、暴目、觑目等六种画法。我不知道有哪部书讲过绘画闭目的技艺和意义。马国旗独辟蹊径,避开一般意义上的为老军人造像,让读者从老军人闭着双眼的“眼神”里,感受他在祖国生日里的情怀。此时此刻,也许有无数激动人心的场面,正在他脑海里一一闪现。《功臣暮年》的构思,有如此时无声胜有声,有如于无声处听惊雷。求新意识是马国旗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善于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又是马国旗人物画的重要特征。
欣赏油画《老乡》,似有亲眼见到人物原型的亲切感,画家还原生活的本事让我惊叹。
画中人物,手持旱烟杆,坐在自家磨损的门槛上。木门框后面的背景,被深色块处理得虚化了,干干净净。读者注意力,自然聚焦在人物面部满足的笑容上。这应该是在冬季吧,老乡感觉很温暖。再仔细看看他一身行头:下半身褐色的保暖裤、保暖鞋,彰显老农民的本色;上半身的绿色毛衣和开胸太下的褐色毛衣,似乎不是量身定做;外套的褪色西服,显然是谁的馈赠;还有头上戴的,是陈旧的军用品栽绒帽。这套另类配置的行头和面部的温暖笑容杂糅在一起,让我们想到现代化大潮背后,还有我们不应该忘记的一个善良的弱势群体。
马国旗的西洋画功底深厚,油画水彩画兼攻,2009年又有水彩画《艺术生》在全军“八一”美展展出。画中女生身材高挑,气质不凡,一副时尚青年派头。画面左下角,安放一只红色篮球,与其说表现女生的爱好广泛,不如说是为画面增添一道暖色。我以往对水彩画不常注意,现在看女生的蓝色牛仔裤,它的皱折,它的质感,它的每道缝线,完全的逼真,加深了我对西洋画超强写实功能的认识。
2008年5月18日,5·12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七天,本地都市报登载了水彩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随即全国有十多家报刊和电视台刊载或报道。作出如此快速反应的马国旗,刚刚在篮球场上腿部骨折,是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完成的这幅作品。为汶川、玉树两大地震灾区,马国旗连续奉献了油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震地白鸽》,水彩画《苦难与奋进》和《废墟上的脊梁》,水墨画《玉树不倒》等五幅作品,表现了一个军旅画家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有着绘画天赋的马国旗,15岁从军当通信兵,一直在部队编制序列中担任实职,从来没有间断对于艺术的悉心探索。1980年创作的水墨人物画《为啥不高兴》,先后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刊载,并在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展出,这是他作为一名战士画家的首次登台。后来当作战参谋、副团长,他又有《破裂的钢盔》《防化兵》《卫国者》《练为战》《空地一体》等一系列作品入选全军展事。担任人武部长期间,也有创作《老乡》的亲民收获。
马国旗头脑里似乎有两套班子,一套用于军事工作,一套用于艺术创作,军事工作激发他的艺术灵感,艺术灵感又促使他创造性地工作。就任某部干休所所长,适逢迎接国庆60周年,他在所内开展红色故事征文活动,组织全所工作人员为全体离休军人写文章,于是萌发了为老军人造像的意念。到了10月1日这一天,全所老军人穿上崭新的马裤呢军装,个个精神抖擞地参与合影留念,马国旗在现场拍摄了许多照片,其中一张照片让他燃烧起创作《功臣暮年》激情。就任湖北襄阳军分区副政委不久,适逢军队开展下乡扶贫参建活动,一位女军人为老农妇按摩头部的场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又有油画《幸福花》出现在湖北省纪念建党90周年美展上。
马国旗的人物画,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也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生命力。当我得知他已经把一些重要作品如水彩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水墨画《家之光》,特别是可以成为传世之作的油画《老乡》义捐之后,有人为之惋惜。为了希望工程,为了赈灾助困,马国旗义无反顾,非常坦然地说:再画。
再画吧,我们深信,一个心中装着大爱的画家,一定会有更多的大作品好作品问世。 (武汉天下和平美术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