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即将收尾,节后复工期间,电影《深海》票房逐渐看涨并突破五亿。近日,电影《深海》的导演田晓鹏多次在微博平台直播,回应观众问题,并表示下次电影会为投资人负责,做商业大片。人们对此看法不一,部分人觉得故事没讲好,加上上映时机不对,所以票房不理想;也有一些人希望导演坚持下去,认为《深海》有它突破性的创新意义,文艺市场应该百花齐放。
电影播出后评论两极分化,创作方敢于接受质疑与讨论,本就是创新的必经之路。国产动漫虽有《哪吒之魔童降临》等大爆影片出现,但如今的大部分观众还未养成观看动漫的习惯,动画产业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观众与创作团队之间属于互相成长的关系。然而当电影进入市场时就意味着要接受大众检验,《深海》在梦境的呈现上,有它欠缺的地方,导演在直播中曾表示用了很多另辟蹊径的方式表达。动画是重工业,技术层面的要求非常高,比如影片中因为引发观众不适而备受争议的“海精灵”,它的最终呈现也是创作团队找了一些水斑、光斑、光晕等无数次美化产生的。相较于国外成熟的开发体系,国产动画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与人力成本较高,缺少专业的技术开发人才。但无论是粒子水墨特效,还是一反常规的叙事表达,《深海》都是一个先驱者,不少观众对此番探索性实验表示赞同喝彩。吸取经验教训,听取观众意见,才是创作团队完成“冒险”的最终步骤,这种勇气对国产动漫市场有着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
创作团队要评估成本与票房,对资方负责,也是对喜欢电影的观众负责,只有制作良性循环才能实现电影市场的百花齐放。院线电影的成败标准一部分取决于票房,近年来有很多低成本电影收获了高回报,如参与去年春节档的《你好,李焕英》,以及同样由田晓鹏执导的动漫《大圣归来》,它们都是在几千万的制作成本下,收获了上亿的票房与良好口碑。这些电影不仅让观众有了一次良好的视觉文化体验,更让投资方与创作团队收获颇丰。《深海》就是导演在《大圣归来》成功后打磨的7年之作,可见创作团队的诚意,但在一些观众眼中,它的“小众”“观影门槛”等标签确实存在,这就意味着在票房上它可能无法实现成本与利润的回报,那么这7年在时间与金钱上的投入是否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不可否认,这种诚恳的电影工匠精神值得褒扬,然而票房也让导演表示下次的电影会为投资人负责,做商业大片。这样的结果对于观众和国内电影市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遗憾。
策划多方位掌舵,宣发全媒体营销,小众要找出小众的路。《深海》在票房上未能称为一部大众电影,但它的受众与意义不可忽视,那像这样在部分群体中获得高口碑的电影该如何发展。内容为王是铁律,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哈姆雷特,但如果决定上院线就要满足观众并给予期待,所以前期策划环节要学会预判,做好掌舵人的职责。好的电影宣发是票房的助力,近年来营销阵地可谓多方开花,如掀起不小热潮的网络大电影《灵魂摆渡·黄泉》,它走的是网络院线新型赛道,并结合短视频等多媒体宣传,口碑票房双丰收。所以,小众电影在考虑成本等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不妨另辟蹊径,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电影人从来不是孤勇者,田晓鹏导演表示《深海》的一切研究成果会共享,中国动画届不该有壁垒。如今的每部影片都是在为国漫搭起坚实的基础建设,作为观众的我们应该给国漫时间,而创作团队也要有敢冒险的勇气和韧劲。《深海》制片人易巧被问到国漫的爆发期还需要多久,他坦言不知道,“只有一个一个作品往下走。”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国漫风采,观众与创作团队一直都是同行人。
(芦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