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大门,2023年《流浪地球2》再回荧幕,“小破球”又闯出了新境界。从故事发生顺序看,《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但在主题上保持了第一部的文化底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流浪地球2》将人类放在宇宙背景下,探讨人类在生存危机前的种种表现,力图给出人类在面对危机时应有的答卷。
作为前传,在情节上,《流浪地球2》首先将重心放在灾难降临前的人心向背上。一边是联合国通过的“移山计划”,一边是以美国为首的民众呼声较高的“数字生命计划”。然而本该如火如荼地实行联合国通过的“移山计划”的时候却遭遇了各方民众的质疑、反对,乃至激起冲突。面对联合国工作人员的质疑,中国代表给对方看了一张照片,“ 在浩瀚宇宙中,地球只是一个小小白点,但这个小小白点却是我们的一切。”“我们的一切”,抓住了便是全人类的希望。拯救这个小白点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原动力。
要拯救这个小白点,渡过太阳危机的考验,或是面对任何一场大灾难、大危机,人类应交出怎样的答卷?《流浪地球2》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启发:
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大难当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危难面前,唯有责任”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每个人都是保护地球的第一责任人。影片中有一个细节,面对紧急的月球引爆任务,各国青年航天队员勇敢地举起了手接力这一任务,这是责任!这时航天队长张鹏拽下这位身旁青年举起的手,并呐喊道“中国航天飞行队,50岁以上的,出列!”此刻,中国航天飞行队的老飞行员都义不容辞地站了出来,这是中年人对年轻人的爱护与终生奉献祖国的担当,这也是责任!面对重重质疑,反动者打压,“移山计划”支持者坚定不移、前仆后继地完成验证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这还是责任!而这种责任的背后便是迎难而上的勇气。
要有携手并进、团结互助的精神支柱和信念支撑。“一万五千年前,一根愈合的人类股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一万五千年后,当太阳系将不复存在,人类的团结与勇气将延续文明的火种。”无论是流浪地球计划中人们愿意去相信能再次续写一万五千年前人类愈合同胞断裂的大腿骨的“历史奇迹”,还是疫情时代中国逆行者在疫情下守望相助与死神抢跑的“人民战绩”,抑或是重庆山火、四川地震中中华儿女极尽一方之所能保卫一方之安宁的“感人现实”,无一不是团结的力量帮助人们渡过难关。
相信人类意志的创造力与爆发力,我们看到了当月球逼近洛希极限亟待摧毁地球摧毁家园,人类抢在这千钧一发之刻在倒计时结束前一刹那点火的孤注一掷的爆发力。早年四川航空机长刘传健在高空玻璃破碎的压力下,仍理性操作将危险最小化挽救了一飞机人的性命,正是体现的人类在危机时的意志的创造力与爆发力。
将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战胜危机的武器而不是制造危机的原罪。“流浪地球”计划的成功有人类的勇气也有人类所创造的人工智能的贡献。作为科幻影片,我们也看到了给予人类希望而折射出近乎人类的勇敢与智慧品质的“笨笨”机械犬。它也是人工智能,但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在深水中超负荷工作,帮人类扛过机械门的挤压,哪怕自己的零件危在旦夕,只为了完成人类下达的指令任务。中国科幻愿意认同人们将指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也当帮助人类脱离危机,奔赴更广阔的未来。
《流浪地球2》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其中昭彰的强大的文化内核引人深思,在危机面前,我们尽可能做的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冲突。不是谁制造的破坏力大、影响力大,谁就得臣服于谁。它应当是一个警示,危机面前,每个人都有责任,勇气托起火种,团结赓续文明!
(李芃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