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陈莉    2023-08-14 18:38:01    《人民周刊》

北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阵地,有深厚的红色基因。以北大红楼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载体和鲜活见证。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参观了北大红楼,并指出北大红楼重要的历史地位。时至今日,北大红楼已经成为全社会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景课堂”,充分发挥了红色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

一、北大红楼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见证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大红楼同建党紧密相关,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最初作为北京大学宿舍建造的北大红楼,在蔡元培先生大刀阔斧的革新中,成为思想争鸣、引领时代先声之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一批著名的进步学者,都曾在这里工作或学习过。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也正是在北大红楼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过程中,在实际斗争中,在进步的团体组织中,不断砥砺和丰富自己,一步步成长起来。抛弃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道路,是相当多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共同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也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最基本特征。正是与党的创建史的密切联系,使北大红楼成为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的纪念地,成为中国革命的记忆之场,成为感受和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特殊场域。

二、以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1.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一切精神皆有来源,追根溯源,必源于人民、源于实践、源于斗争,伟大建党精神也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讲信修睦的观念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五四运动的爆发,正是始于“还我青岛”的一声呐喊,从此中国革命走向“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完成了思想文化上的准备。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诞生于中国革命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从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即使经历一次次失败,仁人志士从未停止探索新的思想和方法。这些探索既包括寻求新的思想和理论解决中国的问题,也包括用新的形式和方法探索中国的道路。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此后的浴血斗争中铸就,中华文明迈向新的华章。“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定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因为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贯通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民族复兴的根与魂,成为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

2.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不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必须通过文化建设的实践来实现。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1)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坚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锤炼品格,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2)弘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以不同的实践表征具象于我们党奋进前行的每一个阶段,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党始终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其中,“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以更大的历史担当去争取更大的时代作为。

(3)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在文化工作中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发扬斗争精神,在事关文化发展方向等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和敏锐眼光,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批驳错误思潮和主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作为共产党人,我们更要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困难面前迎难而上、风险面前积极应对,坚持和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在斗争中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4)弘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必须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

做好文化建设工作,必须要对党忠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好文化建设工作,必须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把握好文化发展依靠谁、为了谁,文化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性问题,坚持文化发展为人民服务、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在文化建设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需要,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履行好博物馆人的职责使命

中国国家博物馆从建馆之初就承继着典守中华文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使命,今天的国博正致力于打造彰显民族发展历程、记录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长廊,展现中华文明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的文化殿堂,激励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的精神家园,中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行业标杆,引领文博事业发展的人才高地,建设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前夕给国博老专家的回信精神,中国国家博物馆立足主责主业,以藏品、展陈、传播等工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事业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功能。

1.保护红色资源,做好藏品征集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国家博物馆见证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历程,国博正门上方镌刻的是鲜红的旗帜、金黄的麦穗、闪闪的红星。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博物馆的光荣使命。作为全国革命文物保存量最大、质量最高的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近30万件(套),图书馆藏相关文献50万册,一级文物约2200余件(套)。革命文物质地丰富、种类多样,包括《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见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红手印”、109枚封存审批公章、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等,都是珍贵的时代见证、宝贵的红色资源。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入实施国史文物抢救工程、时代物证进国博等活动,加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文物征集入藏工作,征藏了更多反映新时代伟大成就和时代精神的代表性物证。

2.做好学术研究,发掘红色资源精神内涵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首先就应该深化对革命文物的学术研究,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文物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充分挖掘出来,面向社会公众加以系统阐释,达到以物证史、以物说史、以物释史的目的,从而起到以史明理、以史育人、以史启智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的珍贵文物在新时代释放出最大能量价值,绽放出最美的时代芬芳。

3.推出精品展陈,充分发挥博物馆社教功能

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服务产品,策展能力是博物馆的核心能力。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丰富多样、结构均衡,形成了以“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基本陈列为基础,中国古代瓷器、玉器、书画、钱币等专题展览为骨干,历史文化、考古发现、精品文物、美术作品、对外交流等临时展览和巡展为支撑的立体化展览体系。近年来推出一系列重大主题展览,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其中“人格的力量”展览,充分展示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不懈奋斗、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热情讴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拼搏奉献的壮烈情怀。“盛世修典”展览展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以独特视角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重视文化建设的历史印记,全面展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崭新气象。“逐梦寰宇问苍穹”展览展现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30年来,自主创新走出的一条高质量载人航天发展道路。我们通过这些展览,凝练展示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浇筑了亿万人民的情感家园。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一如既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作出新贡献。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人民周刊》2023年第13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党的创新理论推进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打造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前沿阵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