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革命老区,多数地处偏远山区、各省交界处等欠发达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滞后,许多老区都是农业区县、农业村镇。为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专门成立革命老区研究中心。
“从老区精神中汲取智慧,才能在繁重任务面前挺起脊梁、敢于担当,才能沿着历史的河床击水千里,不断开辟新的征程!”近期,革命老区研究中心主任陈前恒教授接受本刊记者专访,畅谈对老区精神的理解与体悟。
记者:您曾表示,老区精神内涵中“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包括老区精神在内,所有革命精神与崇高行为的出发点。可否对此作一下阐释?
陈前恒:从革命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老区人民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爱党信党,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磨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成就,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精神是一种追求、一种动力、一种支柱,是攻坚克难、无往不胜的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团拜会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植根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知道从哪里来,才能看清脚下的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唯有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方不会迷失方向和道路。
记者:老区精神内涵中“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和“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体现了党和军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紧密联系。对这两项精神内涵,您有怎样的理解?
陈前恒:作为川陕苏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反国民党军队“六路围攻”的主战场,1933年11月2日,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由川东游击军改编成立,全县近1/4人口参加革命斗争,1万余名英雄儿女独立成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这支人民武装坚持游击战争长达6年,彰显出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
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与老区群众都建立了鱼水情深、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整体力量。我们要深刻认识革命先烈为党和国家作出的伟大贡献,铭记他们付出的巨大牺牲、展现的巨大勇气、彰显的巨大力量,要深刻感悟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深知我们从哪里来、根在哪里、要走向哪里。在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弘扬无私奉献精神,要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坚定不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
记者:在老区精神的内涵中,“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支撑着革命斗争走向胜利。可否请您介绍一下,这两项精神内涵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老区有着怎样的具体体现?传承这两项精神内涵,在新时代又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陈前恒:据统计,在全面抗战的8年中,革命根据地民兵参加战斗174万人次,作战29.6万多次,歼敌10余万人,在敌后战场灵活运用游击战、地雷战等战术战法,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展现出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在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后,陕北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新出发点,老区群众和人民军队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在这里开展生产自救和互助运动,拓荒种地、纺线织布,实现了粮食等物资的自给自足,保障了党中央和军队供给。
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中,老区军民经受了无数苦难的考验却未曾屈服。在新征程上,必然也会有艰难险阻。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要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精神,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牢记使命担当,扛起时代重任,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
记者:可否结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革命老区研究中心的工作谈一谈,老区精神内涵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如何在当今时代助力着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
陈前恒: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引领下,革命老区坚持从实际出发,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
2020年,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逐渐转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关精神,2021年,财政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投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0亿元,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个欠发达革命老区县(市、区)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2021年10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革命老区研究中心组织中国农业大学等5所高校的近50名师生,分成13个调查小组,分赴这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个项目县(区、市)内的80个乡镇和421个行政村,开展实地调查工作。
经过对示范区涉及的省、市、 县、乡镇和村近千名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到示范区进行现场考察等,我们了解了示范区的基本情况和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可能存在后发优势”的理论预见。调研成果汇集为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革命老区研究中心人员集体创作的《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存在“弯道超车”的理论前瞻》一书,这本书也是国内第一本较系统研究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学术著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目前,中心正积极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推动开展“加强数字经济与乡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以检验我们提出的理论预见是否正确。
记者:您认为,在新时代弘扬老区精神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陈前恒: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老区人民始终同党和人民军队站在一起,经受血与火的洗礼、饱受种种磨难的考验、历经曲折艰辛的探索,孕育形成了老区精神。老区人民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老区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区精神积淀着浓浓的红色基因,老区人民与党生死与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老区精神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力量,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代中华儿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我们仍然需要全面继承和大力发扬老区精神,从中汲取跨越时空的力量。
(《人民周刊》202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