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创新风尚

蒋建科    2023-07-10 08:25:01    人民日报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创新创造成为时代风尚

 

“恐龙灭绝的答案是什么?”“微积分有什么用?”……由北京市科协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共同制作的科学文化教育类节目《大先生》播出后,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这档节目邀请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在院士、专家等“大先生”指导下,近距离接触科学知识、沉浸式探访科技场景,对于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很有意义。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长期的创新实践,铸就了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从钱学森、邓稼先,到袁隆平、南仁东,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既感召着科技工作者奋勇攀登,也激励着千千万万怀揣梦想的普通人开拓进取,成为支撑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技创新是充满艰辛和曲折的探索,离不开强大精神的支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创新创造成为时代风尚。近年来,相关部门和地方都组织开展了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既需要不断创新,也需要广泛参与、长期坚持、形成合力。

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不断创新。以《大先生》节目为例,它打破了科普节目演播室内演讲、访谈的传统方式,突出互动性、趣味性,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也形成了科学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丰富了科学传播的形态。

弘扬科学家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一些地方,弘扬科学家精神被认为只是科技部门的事情,有些部门参与度不够。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融合发展的要求下,弘扬科学家精神尤其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协同,推动科学家精神进课堂、进企业、进乡村,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弘扬科学家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久久为功。弘扬科学家精神不像其他工作,短期内就能看到效果。要建立完善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加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阵地、平台和载体建设,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推动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迫切需要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需要科技人员提出新理论、开辟新赛道。期待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再立新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0日   第 19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