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商丽娜    2023-05-29 14:29:47    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两弹一星”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供思想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传承、弘扬和践行好“两弹一星”精神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责任和使命。

“两弹一星”精神砥砺初心、增强民族自信。2011年1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看望“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时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伟大事业铸就伟大精神。20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党中央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于敏、邓稼先、钱学森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两弹一星”事业的奇迹,孕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自立自强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还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各行各业建设,激发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为我国高新科技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靠着“两弹一星”的战略保障和强力支撑,我国赢得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机遇,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正是有党的坚强领导,广大科研工作者才树立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信心和决心,才能克服研制过程中的重重困难险阻,激发艰苦创业的强大动力。正是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才能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凝聚一切可凝聚的智慧,最终创造“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两弹一星”精神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根本保证,也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两弹一星”精神坚定信念、凝聚奋斗力量。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明确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情况下,独立自主从零起步的,创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两弹一星”精神展现了中国人自尊自觉的志气,彰显了中国人自强自立的骨气,奠定了中国人自信自豪的底气。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一路走来始终高擎的不熄火炬。迈上新征程,要培塑忠诚纯洁可靠品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两弹一星”精神永葆活力、展现更大作为。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时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精神体现理性和实践的结合,实践是精神转化为物质的桥梁。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融入大局、守正才能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才能勇挑时代重任。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与协同化,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

(作者系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做好“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者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