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成为一块充满革命斗争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未来光明前景的圣地,吸引着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仁人志士。有学者认为,作为革命圣地,延安“‘圣’在哪里?我的答案是,革命的、抗日的理想主义,百折不回,就凭这一点,它‘圣’。当时全国都呼喊抗日,但有假的,有半真半假的,只有这里的声音是最真诚的,最高亢的,最打动人心的”。“延安,是中国抗日革命的灯塔,是我们久已向往的地方,今天终于幸福地来到了它的身边,我们的心情十分激动。从西安到延安,我们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民主、自由、向上,充满革命朝气的世界。这里的一切对我们都是那么新鲜,那么有吸引力。那美丽高耸的宝塔山,欢快奔腾的延河水,排排整齐的窑洞,身着灰军装的男女青年,那充满豪情的歌声笑语,无不使我们振奋。”在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吸引下,无数革命青年奔向延安。
1938年2月,毛泽东和周恩来领衔,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人联名发出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文中说,艺术是宣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最有力的武器,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已是不容稍缓的工作,因此决定创立鲁迅艺术学院,要沿着鲁迅开辟的道路前进。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正式成立,毛泽东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他说:“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天中国的使命和作用。”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话时指出:“你们不应当是只能简单地记述社会生活的艺术工作者,而应当有为新中国奋斗的远大理想。这就是说,不但要抗日,还要在抗战过程中为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而努力,不但要为民主共和国,还要有实现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的理想。”毛泽东还为鲁艺题写了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并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鲁艺的教育方针是: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毛泽东同志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的第一条,也是延安精神的价值取向。抗大的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有:马列主义概论、中国革命问题、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哲学、政治经济学、民众运动等。还有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也都先后列为教学的必修课程。毛泽东勉励抗大学员:“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向,你们要学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是要打日本、怎样打日本、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一定能打倒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据曾经在抗大学习,后来担任抗大总校队长兼教员,组织科科长、干部科科长、组织部部长的李志民回忆:“抗大的学员来自五湖四海,由于阶级出身、社会经历、政治水平、文化程度各不相同,因而每个人的思想基础和觉悟程度也有很大差别。作为‘革命熔炉’的抗大,它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教育人、改造人,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军政素质。为此,毛泽东同志在提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时,特别强调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转变学生的思想,最根本的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抗大每一期的教育内容虽然根据当时的中心任务和学员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基本的政治教育内容有哲学、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问题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形势、任务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则是不变的。通过教育,有些工农出身的同志过去认为自己受穷受苦是命苦,学习后懂得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剥削,人穷不是命注定,而是剥削制度造成的,只有推翻整个剥削制度,才能彻底解放。许多知识青年本来抱着寻找抗日救国道路的渴望投奔抗大的,当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真理后,明确自己担承着‘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初步树立起共产主义世界观,便从一个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38年夏天,毛泽东到抗大做报告。李志民向他汇报,抗大不少学员提出申请入党。毛泽东很高兴,指示说:“这批革命青年千里迢迢来到延安不容易啊!从西安到延安走了八百里,这就是一个考验,政治上不坚定是走不到的。你们要好好教育培养他们,尽快发展他们入党。”1939年5月30日,中组部部长陈云写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这篇文章对于成为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进行了全面阐述。陈云在文章中谈到了入党资格、党员成分、入党手续、候补党员、党员标准五个方面问题。而最有分量,也是对此后共产党队伍发展影响极大的,是此文第五部分“共产党员的标准”。陈云强调,共产党员必须立志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确定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观,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做到这一点,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信共产主义必定实现的前途,懂得无产阶级的利益及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陈云在文章中阐述党员标准时,还分别谈到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机密、百折不挠地执行决议、做群众模范、坚持学习这六个成为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加上信念这一条,共七个条件。他强调,只有具备上述七个条件,才不愧为共产党员。而在陈云阐述的七个条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条——确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他把这一条作为党性修养的根本点。1939年5月26日,毛泽东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中指出:“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它比较其他的军事学校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抗大的革命与进步,是因为它的职员教员与课程是革命的进步的,又因为它的学生是革命的进步的,没有这两方面的革命性进步性,抗大决不能成为全国与全世界称赞的抗大。……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者,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缺一的。抗大的职员、教员、学生,都是根据这三者去进行教育与从事学习的。”曾经在延安抗大学习、任教的黎原回忆说:“人的行动同精神面貌息息相关。延安的学习,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飞跃,从此我明确了奋斗方向,彻底树立起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人生观。”“那时,延安的民主空气很浓厚,许多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高昂,对革命理论的认真学习,对自己所选择的革命信仰是非常忠诚……可以说,延安时代,是我个人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物质生活虽然很艰苦,但精神收获最大,马列主义理论和政治觉悟提高最快,形成和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革命理想,是我人生道路的里程碑。”当时抗大每一期吸收新党员,都要举行隆重的入党宣誓仪式,请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同志主持监誓。抗大许多领导同志都亲自做发展党员的工作,找发展对象谈话,并主持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许多抗大毕业的党员始终牢记当年的入党誓词,决心一生忠诚共产主义事业。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与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延安精神》一书)
(《人民周刊》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