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2月,出生在浙江衢县农村的江文焕,对广大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无比同情。读书时,他就写过《兵役》《秋收》等文章,揭露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1941年秋,江文焕与几名学生会骨干一起发动了数百名学生反对军统特务、衢州中学训导主任杨筠青的斗争,引起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惶恐与不安。
次年5月,在日军攻破衢城的前一天,江文焕与金庸等8名同学以“读书救国”为抱负,离开衢州奔向重庆。在重庆期间,江文焕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
1944年至1946年,江文焕思想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在进步同学中秘密传阅的马列著作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并且向往着“跑西北,走陕北”的那条光明之路。
抗战胜利后,江文焕亲历了闻一多和李公朴被害等事件,更坚定了他走革命道路的决心。他勇挑北大《罢课委员会通讯》编辑的重任,不畏强暴,以犀利的文笔,撰稿揭露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1946年12月30日,北京爆发抗议美军暴行的学生运动,江文焕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高举由他奋笔疾书的“北京大学”条幅,振臂高呼“美国军队从中国滚出去”……
1947年7月,江文焕因患上严重肺病回乡养病,在此期间认识了江山县中教员林维雁。同年11月,他们在闽浙赣区委城工部党员骨干高展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衢州中心支部成立,江文焕任书记,林维雁任副书记。
作为支部书记的江文焕,以患病之躯出色地完成了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在中心支部设立的两个秘密印刷点,翻印出大量共产主义著作和党中央文件,并印制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告蒋军官兵书》等传单,这些源源不断的革命“火种”大大鼓舞了城乡广大群众。
1949年1月23日,江文焕和林维雁在衢城西安门码头登上渡船时,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在狱中,他曾托人给妻子带去一张小字条:“不要为我而病倒,要把孩子带好。”寥寥几个字,寄托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家人难以言喻的爱。
江文焕牺牲时,年仅30岁。半个月后,衢州解放。江文焕这个平凡的农家孩子,以灵鹫山为起点,走向社会与人生,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他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了为革命奉献一生的红色篇章。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