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新浙东报》:见证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文艺改革

2023-11-23 12:03:52    学习强国

1944年5月31日,在新四军欢迎浦东反正义士的联欢会上,演出“的笃戏”(现代越剧的前身)《义薄云天》博得民众掌声不断。

这是1944年6月5日《新浙东报》第一版刊登的一则报道,见证了抗日根据地的文艺改革。

20世纪40年代初,女子“的笃戏”在浙东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人爱看,不少人能演会唱。当时,浙东各县有近2万名“的笃戏”艺人,以演出旧戏为主。

1943年7月7日,在余姚陆埠镇袁马村举行了庆祝抗战六周年群众集会,由于突降大雨,集会被迫中断。但是,只要“的笃戏”的锣鼓一响,马上就有许多百姓聚集观看。尽管雨时下时停,百姓们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这引起了浙东抗日根据地负责人的高度重视。

1943年秋,在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热潮中,浙东区党委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笃戏”的决心。

当时,改革“的笃戏”由浙东社会教育工作队负责。为了改造旧艺人、旧戏班,社会教育工作队干部与艺人们同吃同住,给他们讲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同时,通过组建专业队伍、创作一批新的剧本、推出男女合演新的表演形式等,使“的笃戏”耳目一新,更受民众喜爱,成为服务抗日救亡的有力武器。

1944年2月21日,中共鄞江区委书记李敏在第二次反顽自卫战斗中不幸被俘,宁死不屈,被刺27刀,英勇牺牲。短短两个多月,根据地就创作了以李敏事迹为核心的《义薄云天》。部队还将看此戏作为战前动员,战士们看完戏后高呼“为李敏同志报仇!”的口号,斗志高昂,奔赴战场。

1944年12月1日,《新浙东报》发表《从文艺新方向出发对改造“的笃戏”的意见》,从“的笃戏”的历史发展、本质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改造的意义及方法,开创了我国越剧改革的先声。

经过几年努力,“的笃戏”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既成为根据地文艺改革的成功案例,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越剧发展奠定了基础。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徐英: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坚持斗争一天
下一篇:128处!这座城以地名缅怀英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