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唯心主义,这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也有生动体现。重温毛泽东军事调研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1961年3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曾回忆起自己1931年5月领导指挥第二次反“围剿”首战东固时的情形。他说当时红军兵少,觉得很不好办,每天忧愁,于是跟彭德怀两个人到白云山上跑了一天,察看地形后决定红一军团打正面,红三军团打包抄,结果战况果然如他所预料的,敌人很快败退了下去。对此,毛泽东深刻总结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打仗也是这样,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如果不去看呢?就每天忧愁,就不知如何打法。调查研究就会有办法”。
事实上,毛泽东一向是非常注重军事调查研究的。早在1920年3月,毛泽东就在给友人的一封信里指出,如果要为现今世界尽一点力,关于“中国”这个地盘内的情形,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研究,这其中自然也包含着军事方面的内容。亲身领导革命战争后,毛泽东关于“打仗离不开调查研究”的思想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示。在1928年11月写就的《井冈山的斗争》中,他用了很大精力来调查红军和根据地各县地方武装的情况,使得这份给中央的报告分外翔实可靠。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任务,要求“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为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开篇就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并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很快,毛泽东又在他起草的、向红军各政治部发出的通知中,提出了“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口号,有力推动了红军中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但是,毛泽东的这些正确思想却被当时的“左”倾错误者讥为“狭隘经验论”而不予接受,他们不知道客观地考察敌我力量的对比,而是用舶来的理论机械地指导红军作战,使中国革命走到了败亡的边缘。
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总结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经验,不仅在《实践论》《矛盾论》中从哲学高度深刻论证了调查研究的必要性,更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从军事角度系统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毛泽东指出,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情况和规律是不同的,只有着眼其特点和发展,找出行动的规律并用于自己的行动,才能获得战争胜利,而这离不开对敌我双方各方面情况的调查研究和熟识掌握。毛泽东还从军事认识论上说明了调查研究的实质过程: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加上调查得来的己方情况,进而形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毛泽东特别强调,这一过程,不仅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是一个不断调查研究、更新认识的过程。之后,毛泽东又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中,在延安整风中,反复论及和强调了搞好调查研究对于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全党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毛泽东做军事调查研究工作,内容既包括军队的建设发展,如古田会议前,毛泽东曾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周密的调研,系统了解部队中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为开好古田会议、形成古田会议决议做足了准备;又包括军队的行军作战,如1934年4月后,毛泽东曾在中央苏区南部的会昌等地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工作和调研,针对粤军的情况以及广东军阀陈济棠同蒋介石的矛盾,指导刘晓、何长工等制定了南线的作战计划。调研对象既包括人,如我军官兵、敌军官兵、人民群众等;也包括物,如长征到达哈达铺时,毛泽东及时通过缴获的国民党报纸,了解到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从而确定了长征落脚陕北的决策。调研形式既有自己亲自动手,如《井冈山的斗争》中关于军事问题的调研等;更有听取他人汇报:因为事情繁多、分身乏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不可能事事躬亲地去进行调研,广泛听取工作汇报成为他重要的调研方法。
本着“慎重初战”的原则,毛泽东特别重视对新对手的调研。抗美援朝战争出兵前,由于我军此前还从未与美军大规模交过手,对其情况没有切身认识,因此毛泽东指示向正在与美军作战的朝鲜人民军,以及此前曾与美军有过合作经历的原国民党军将领咨询情况,还多次派遣干部赴朝实地了解美军作战特点,对摸清美军底细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以前交过手、但经过较大变化的老对手,毛泽东也非常注意。解放战争初期,由于国民党军经过整编和大规模美援,战斗力得到一定加强,而我军已多年没有和其全面作战,毛泽东十分重视多方调查其真实情况,最初的苏中“七战七捷”等都带有战略侦察的性质,很快搞清了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制定出以“十大军事原则”为代表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战役的胜利。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