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郑板桥的善良与达观

潘雨    2023-11-17 12:25:16    学习时报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民间传说中的郑板桥,多是特立独行、桀骜不驯、洒脱不羁的“怪才”形象。而事实上,无论是在从事艺术创作,还是为官做事、处世交友中,郑板桥还展示出他的另一面——善良与达观的品质。
  以善处世。善待家人和族人,郑板桥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信中嘱咐自家兄弟要“敦宗族,睦亲姻,念故交”,“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无父无母孤儿,村中人最能欺负,宜访求而慰问之”,体现了他重视“众人之富贵福泽”的观念。还要善待他人,不能过于自私自利,郑板桥认为精明反不如糊涂。他说:“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郑板桥在潍县官廨曾题有一幅横额:“吃亏是福”。郑板桥相信,“天道福善祸淫,彼善而富贵,尔淫而贫贱”。此外,他积极行善,出门总是带着钱或果食,发现别人有了困难,就慷慨解囊。郑板桥在退官归里之时,把积存的薪俸全部分给了当地老百姓。《扬州府志》记载:“燮生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纤悉必周。”可见生性旷达的郑板桥,对老百姓很是善待和关照。
  不恃才傲物。郑板桥虽然很有才华,但他在诗词书画创作上非常谦虚,“从不借诸人以为名”。在《书屏风赠织文世兄》一文中,他检讨自己说“自写其诗词,无知自大,真有愧古人”。同时,郑板桥也善于尊重他人,赞扬他人。比如说,他欣赏同乡画家李复堂,赞其“笔精墨渺”;赞美岱丁年画作“合南北之灵秀,萃集一身”,自己甘拜下风。而对于明代著名才子徐渭(号青藤老人),郑板桥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尝刻一印云‘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对于好作品他敬而爱之,甚至屈尊求人。这样的纯真率性的品格,自然能够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谦逊不与人争。郑板桥在《刘柳村册子》中这样自述过:“板桥最穷最苦,貌又寝陋,故长不合于时;然发愤自雄,不与人争,而自以心竞。”他得了功名,却只是自言“侥幸”。当官以后,仍称自己是“俗吏”。郑板桥在范县和潍县有政声、有政绩,但他仍感自己做得不够,说自己无功于国、无德于民,非常愧疚。郑板桥罢官归里后,在前辈或乡贤面前都是晚辈、弟子口吻。
  广交朋友、真诚待友。郑板桥交游很广,朋友也很多,被他写进诗词的僧人就近二十个。郑板桥不势利,朋友中有许多穷困文人,如在京应考“博学鸿词科”时,郑板桥考中了,而与他一起赶考的胡天游未中,郑板桥对胡天游的才华由衷敬佩,后来二人互文诗词,成为好友。再如图牧山是个闲逸文人,郑板桥与之也成为朋友,并写诗《赠图牧山》《又赠牧山》送他。还有郑板桥在北京结识的一位朋友音布,郑板桥对他的书法十分尊崇,题有四十八句长诗《音布》赞他。郑板桥与一些民间艺人、落拓书生如竹雕艺人潘桐冈、盲艺人陈孟周等也是挚友。郑板桥与“八怪”中的其他人也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经常相聚一起,纵谈天下,切磋诗文,研究技艺。
  至今,苏州一带仍流传着一则关于郑板桥拒画梅花的故事。郑板桥辞官后,曾在苏州城的桃花巷东头开了一家画寓,以卖画为生。当时在桃花巷的西头,画家吕子敬也开了一家画寓。吕子敬是个落魄才子,身患多病,还要供养爹娘和老婆孩子,靠卖画养家糊口,生活颇为艰难。吕子敬擅长画梅花,并标榜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郑板桥来到苏州后,有很多人出高价请他画梅花,郑板桥总是婉拒说:我画的梅花比吕先生差远了。时间一长,吕子敬就觉得他的画比郑板桥的强多了,于是时不时地自我夸耀一番。郑板桥在苏州卖画三年后,要搬到扬州去。临行前,吕子敬前来送行。郑板桥便展纸挥笔,画了一幅颇有“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意境的梅花图赠送给吕子敬。吕子敬见状十分惊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郑板桥拒画梅花,为的是给自己留碗饭吃。从中可见郑板桥的交友之道及人品。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三届“古籍文献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国际学术论坛在桂林举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