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王杰精神:我们永远的宝贵精神财富

武星    2023-11-09 10:52:37    《党建》杂志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第七十一集团军时强调:“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以“三不伸手”“两不怕”为核心的王杰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孕育形成

王杰精神诞生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在党和部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在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感召下孕育形成的。

毛泽东思想的引领。毛泽东思想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王杰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自觉用毛泽东思想改造思想、指导行动。王杰认为,毛主席著作和“空气、阳光、粮食”一样重要,革命战士任何时候都必须学习毛主席著作。同时,王杰认识到学习毛主席著作必须讲究实际效果,并写下了“学习效果的大小,要看我们是否能够领会毛主席著作的精神实质,运用来改造思想,指导工作,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通过毛主席著作学习,我懂得了革命就是我的理想,斗争才是真正的幸福”等学习感悟。

党和部队的教育培养。1961年8月,王杰放弃升学机会,毅然参军入伍。党和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严格教育使王杰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王杰在日记中记录下了他在部队训练和生活的点点滴滴:野营行军时冒雨训练,行军晚会中热闹欢聚,完成防洪抗灾紧急任务,组织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排长谈心谈话,在公园开展党团活动,在大礼堂观看电影,在班务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过部队系统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训练,王杰认识到“革命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大学校。我要把自己当作一块煤,投到斗争生活的熔炉里烧炼,使它发出时代的光和热”。

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感召。党的历史上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是王杰不断探索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闪亮路标。据统计,王杰日记中三十三次提到雷锋,八次提到黄继光,六次提到董存瑞。方志敏、刘胡兰、张思德、邱少云、杨根思等英烈的名字也出现在他的日记中。他在日记中写下铮铮誓言:“向董存瑞、黄继光、安业民、雷锋等英雄人物学习,在战场上头可断血可流,在敌人面前决不屈服。”特别是雷锋的事迹和日记深深影响了王杰。他写道:“今后坚决向雷锋学习,克服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处处以国家、集体、人民利益为重,以祖国需要为出发点,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勤务员。”

王杰牺牲后被誉为雷锋式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全国军民学习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周恩来抄录王杰的诗句:“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朱德题词:“学习王杰同志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深情地讲道:“我小时候就知道王杰的故事,王杰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深刻内涵

王杰精神的内涵包括“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的“三不伸手”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先锋模范人物身上的生动展现。

“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1964年3月2日,王杰在日记中写下的这“三不伸手”蕴含着他对个人与集体、付出与收获、物质与精神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道德情操。

在荣誉上不伸手。王杰在日记中写道:“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王杰入伍以后,连续三年被评为“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立功受奖。应该怎样对待荣誉?王杰的认识是“一个人离开了党和人民那将一事无成,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完全归于党和人民”。他把自己比喻成一棵幼苗,正是因为有党的“阳光雨露”和同志们的“锄草施肥”,自己才会迅速成长。

在待遇上不伸手。王杰在日记中写道:“比享受,使人意志衰退;比贡献,使人奋发图强。”在工作生活中,一些诸如提干加薪、奖励津贴、探亲休假、复员回家等现实问题也经常困扰着王杰。但当想到革命战士的神圣使命,想到革命前辈南征北战、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时,他就更加坚信:没有什么个人利益是不能牺牲的。王杰时刻谨记毛主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教导,宁肯自己辛苦,也要换来别人幸福。

在物质上不伸手。王杰认为,干革命如果只是为了吃好点、穿好点,那就会慢慢失掉革命的劲头;多一分私心,就少一分革命的思想。“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雷锋的这句话,王杰始终记在心中并积极践行。他给自己立下规矩:“做到一不吸烟,二不喝酒,三不买箱子、买便衣、买凉鞋,做一个艰苦朴素的革命战士。”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1965年5月1日,王杰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这“两不怕”是王杰精神的鲜明特质,集中展现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血性胆魄。

一不怕苦。王杰立志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者,并为自己树立起革命者的标准:准备在斗争的过程中迎接万难,排除万难,不怕困难,经受住各种各样的风浪和考验,哪怕是刮起十二级台风来,也要站稳脚跟,坚定不移地前进。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1963年8月,王杰所在部队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灾。一天夜里,王杰为抢运木材,在齐胸的水中摸索前进,手上、腿上被铁丝网划出道道血痕,但他完全置之度外。这种迎难而上、不怕辛苦的精神使战友们受到极大鼓舞和教育。

二不怕死。王杰在日记中写道:“只要真正需要,当牺牲的时候,革命者想到的不是害怕,而是努力以此来换得更大的胜利。”1965年7月,王杰被派到江苏邳县张楼公社执行民兵训练任务。在十几天的训练里,王杰认真细致地讲解了各种地雷的实际操作和注意事项。7月14日清晨,王杰在带领民兵进行最后一项“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训练时,拉火装置突然出现意外。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王杰奋不顾身纵身一跃,扑向炸药包,以年仅二十三岁的生命保护了在场十二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时代价值

王杰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坚定理想、不负人民。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日修课,认真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理想信念的坚定转化为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王杰曾说:“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珍惜为人民工作的机会,让老百姓在点滴小事中感到暖心、安心和舒心。

一心革命、矢志复兴。王杰时刻以“一名革命者”的身份来定位和要求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的革命者,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要始终保持革命精神,牢记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善于革除一切不利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实现的顽瘴痼疾,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王杰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生动展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面对外部势力全方位的围堵、打压、遏制,我们必须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敢于向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切困难和挑战亮剑,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大无畏气概披荆斩棘、闯关夺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三不伸手”精神体现出的荣誉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对于新时代干部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把干事创业和个人名利捆绑在一起。有的有了一点成绩,就伸手向组织要回报,如果三五年没有动静就觉得组织上亏待了他。王杰精神启示我们,“心底无私天地宽”。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处理好公和私的关系,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党让去哪就去哪,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质量提升研究”(2019M651800)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江苏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三届“古籍文献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国际学术论坛在桂林举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