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如何建强科研岗位文职人员队伍

胡振廷     2023-10-24 11:14:10    学习时报

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科研是提升科技实力的重要途径。科研岗位文职人员作为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向战而行、为战而研的重要使命任务,是支撑我军打赢现代战争的生力军。
    (一)
  科研岗位文职人员因备战打仗而生,随军队现代化进程而发展,在科技服务强军事业中壮大,编制人数占军队科研院所的大多数,承载的职责任务越来越重,发挥的功能作用也越来越大,加强队伍建设必须强化研战主责。
  强化“备战打仗重要保障力量”的职责定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规定,文职人员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主要编配在军民通用、非直接参与作战,且专业性、保障性、稳定性较强的岗位。为适应当前积极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全面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紧迫要求,需要把科研岗位文职人员纳入练兵备战打仗的全过程,发挥他们的科研创新力和知识创造力,激发激活战斗力要素。
  强化“军队科研重要新生力量”的角色定位。新时代以来,我军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规模大能力强的创新人才队伍,抢占军事科研创新人才高地。科研岗位文职人员普遍具有学历高、知识新、素质好等特点,在科研工作中具有充沛的创新活力和较强的创造潜力,能够为军事科技创新提供强劲强大的智力支持,是我军在前沿军事科技领域一支不可多得的生力军。
  强化“强军事业重要专业力量”的作用定位。科研岗位文职人员不仅能为军事行动提供技术支援和知识保障,也能参与网络空间作战等非接触作战任务,是我军战斗力增长新的源泉和支撑点。高学历高素质地方人员加入军队科研院所后,大多能够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不少专家型人才和技术型骨干脱颖而出,在装备研发、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等方面起到“头雁”作用。
    (二)
  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得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出战斗力,科研岗位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就要看能否以战斗力统领科研工作,以科研成果对部队战斗力的贡献率来检验建设成效。这就要求牢牢把住科研岗位文职人员姓军为战属性,瞄准服务备战、支撑打赢这个根本指向,构建形成以战领建的队伍建设新格局。
  聚焦为战引才,拓宽“纳贤”的入口。科研岗位文职人员聘用,可以采取公开招考、直接引进、专项招录等方式,广聚天下英才。在公开招考笔试由军地联合组织、纳入国家人才选拔体系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大免笔试和直接引进对象范围,有独特专长和特殊技能的专业人才以及其他急需紧缺人才可以直接引进,优质人才入职的途径方法更加灵活高效,为备战打仗引才用才的导向更加鲜明。打通专项招录路径,重点招录部队急需、科研岗位急用的退役军人,让专业的人继续干专业的事,持续为科技强军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聚焦为战育人,扩大“蓄能”的容量。着眼科研岗位文职人员成长成才特点规律,按照“需求主导、形式多样、分类分级、运行高效”原则开展培训,系统培养提高他们的政治品质、军事素养和技术水平。针对多数科研岗位军地专业通用的特点,走军地联合培养路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渠道组织培训。结合提升打赢能力要求,满足科研岗位文职人员学历升级的现实需要,鼓励安排他们参加学历升级教育,全程跟进做好沟通了解,掌握思想动态、学习进展、能力提升情况,最大限度保证学有可用、学有所成、学有应用。
    (三)
  科研岗位文职人员多数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普遍学历高、专业强,经历也都比较丰富。进入部队工作之后,要立足备战打仗实践加大培训帮带力度,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尽快对接军事科研工作,使他们的技术能力更好地融入军事科技创新。
  以实践历练锻造科研备战本领。锻造直面作战的专业本领,针对性安排科研岗位文职人员参与重大演训活动、重要科研攻关、重点军事工作,加强实战化训练,开展实战化科研,培养一批上得了战场、搞得了技术、保得了打赢的专业骨干力量。锻造为战创新的科技本领,鼓励科研岗位文职人员深度参与重大军事课题研究,在尖端科技、前沿领域竞赛比拼,将科技创新力有效转化为部队战斗力。锻造支撑打赢的保障本领,发挥科研岗位文职人员智力优长和技术优势,建设一支专业化技术保障队伍,提高科技面向战场、科研服务打仗的水平。
  以系统培训提升科研胜战素养。把对接战场需求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提高科研岗位文职人员向战务战的技术保障能力。坚持军事需求指向,把作战是否需要、是否适合战场情况,作为人才培养的靶标,把科研对战斗力的贡献率转化为检验培训质量的标尺,引导科研岗位文职人员更好地服务打赢。坚持科研任务指向,在重大实验、大项科研、重点课题中委以重任,让部分优秀人才挑大梁,主动到部队一线调研,锚定备战打仗需求搞科研,将科研力转化为战斗力。
  以正向激励激发科研助战动力。增强为科研护航理念,强化为人才服务意识,聚焦备战打仗的予以评优,勇于担当作为的进行表彰,有创新创造成果的给予优待,增强科研岗位文职人员为科技强军不懈奋斗的动力活力。高标准组织各类考核,科学运用考核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考核对军事科研的引导作用。建立鼓励创新、包容试错的扶持机制,提供良好的待遇保障,让他们全力投入科研、专心开展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不断汇聚起科研岗位文职人员投身强军、助力打赢的正能量。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半部无线电台
下一篇:石井书院:二朱过化 闽学开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