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朱熹谈“敬”

陈鸿儒    2023-09-22 12:33:28    学习时报

 在中国哲学史上,朱熹前所未有地将“敬”字单独拈出来,提到了“圣门第一义”的地位。他不仅极为重视对中国历史上“敬”的学说的发掘与梳理,而且,持之以恒地身体力行。甚至,他在不惑之年还字斟句酌地以“箴”这种表达规劝的文体概括了自己对“敬”的理解,并郑重地写于书斋的墙上以自警,这就是儒学史上影响深广的《敬斋箴》。其全文为:“读张敬夫《主一箴》,掇其遗意,作《敬斋箴》,书斋壁以自警云: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潜心以居,对越上帝。足容必重,手容必恭。择地而蹈,折旋蚁封。出门如宾,承事如祭。战战兢兢,罔敢或易。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洞洞属属,罔敢或轻。不东以西,不南以北。当事而存,靡他其适。弗贰以二,弗参以三。惟精惟一,万变是监。从事于斯,是曰持敬。动静无违,表里交正。须臾有间,私欲万端。不火而热,不冰而寒。毫厘有差,天壤易处。三纲既沦,九法亦斁。于乎小子,念哉敬哉!墨卿司戒,敢告灵台。”从这篇二百余字的短文,既可以具体入微地体知朱熹是如何做修养工夫的,也可以窥斑见豹地感悟儒家的独特智慧、精神气质。
    (一)
  在中国智慧的宝库中,朱熹是由于张栻的直接启发而渐渐辨识到“敬”的智慧之光的。张栻,字敬夫,与朱熹、吕祖谦并称南宋“东南三贤”。从《敬斋箴》序文看,朱熹是读了张栻撰写的《主一箴》后大受启发,加以发挥,写下此箴的。在张栻看来,理学家程颐讲的“主一”(即精神凝聚专注)“无适”(即不外驰)是修养的指南,做修养工夫时向这个地方用力,自然功力一天比一天深厚、意味一天比一天不同,所见为实见,所得为实得,否则,一味谈高论玄,终究还是精神纷扰不安,二三十年光阴也会空空浪费了。因而,张栻《主一箴》的核心意思是要指出,修养的要领就是做“敬”的工夫,“敬”的工夫就是精神要凝聚专注,精神凝聚专注就是心不外驰。张栻认为,这是看上去浅近而做起来很难的工夫。显然,朱熹高度认同《主一箴》的核心思想,同时非常赞赏张栻这种作箴自警的方法。
  从朱熹关于“敬”的诸多论述来看,他制定《敬斋箴》固然直接得自《主一箴》的启发,但更在于赓续中华传统文化中“敬”的思想。朱熹指出,在很古远的时候,尧舜就已提出了“敬”字,之后,孔子也指点人要“修己以敬”。但秦汉以来,历代儒家对“敬”字都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直到程颢、程颐二兄弟特别是程颐,才把这个字说得亲切通透,使学者知道如何做修养工夫。朱熹引过程颢“敬胜百邪”的名言,对程颐“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的命题更是反复提及,并且认为,程颐对后世学者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敬”字凸显了出来。通过对“敬”的思想的梳理,朱熹确证了“‘敬’字是彻头彻尾工夫”这一命题,同时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主体性。
     (二)
       朱熹使用的“敬”字有三方面内容:整齐严肃、主一无适与畏。《敬斋箴》完整体现了“敬”的这些内容,同时具体展现了“敬”的工夫是如何做的。
  “敬”的工夫首先是要整齐严肃。无论静时还是动时都要整齐严肃,静时,衣冠要整齐,仪态要庄重,内心专注诚挚,犹如面对上天;动时,步态要稳重,举止要恭敬,小心谨慎地选择地方行走,像乘马往返于曲折的小路中。要由表及里又由里及表地做到整齐严肃,出门像接待贵宾那样庄重,承担事情像参加祭祀大典那样严肃,战战兢兢,一点也不敢随意;谨言慎行,像筑起城墙那样防止私心杂念侵入,恭敬谨慎,一点也不敢轻率。
  “敬”的工夫的核心是要主一无适。所谓“无适”,就是不要想往东而却向西去,不要想往南而却向北去,要全心全意投入当下所做的事情上,不要让心思到处驰走。所谓“主一”,就是不要一心二用,更不要一心多用,要精神集中、专注于一,正确地应对瞬息中的万变。
  “敬”的工夫包含了“畏”的境界。“畏”的境界不是一个人木然坐着,闭目塞听,全然不知任何事情,而是把身心收敛起来,做到整齐、单纯而不放纵。可见,朱熹要人“敬畏”,就是要一个人认真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唤醒心灵,使心灵自做主宰。
    (三)
  《敬斋箴》以短小精练的文字透露了朱熹成为理学宗师的深刻秘密,也激励了后世诸多中外学者从中含英咀华,并以之涵养生命、提升境界。
  南宋理学家王柏是朱熹再传弟子,少有大志,仰慕诸葛亮,以“长啸”为号。30岁后,认为“长啸”之号不符合圣门持敬之道,改号为“鲁斋”。他苦心孤诣地制作了《敬斋箴图》,在诗作《元正·其二》中写道:“吟诗犹是少年情,要复当初赤子心。心出入时何以御,手持一卷敬斋箴。”
  明代上海松江人沈度被明成祖称作“我朝王羲之”,62岁时创作楷书《敬斋箴》,其书风婉丽飘逸、雍容矩度,寓儒家的教化于艺术之中,是台阁体书法的经典之作。
  晚清福建南安人戴凤仪从20岁开始每天早晨都要庄重地念诵《敬斋箴》,以之省察、约束身心,然后读书、做事。如此日日坚持,他觉得,读书容易明白,做事也分外有力。他以“敬斋”为号,主张学者应把《敬斋箴》作为陪伴终生的良师,并由衷地赞叹,“敬”字是古圣先贤所传授的心法。
  《敬斋箴》还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得到了传扬。16世纪朝鲜朱子学大师李退溪被称为“海东朱子”,68岁时将一生学问以“敬”为中心结晶为《圣学十图》,其中就收录了《敬斋箴图》。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他们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下一篇:铁血剧社:从滹沱河畔走出来的“文艺平山团”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