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达德学院
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大批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转至香港。
1947年初,邓初民从重庆回到上海。国民党对他的迫害进一步加剧,为了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及时将其秘密转移至香港。负责邓初民行程的是《文萃》的总编辑黎澍同志。邓初民乔装成商人登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此行家人、朋友则全然不知。4月22日傍晚时分,他在瓢泼大雨中平安抵港,风雨交加、衣衫尽湿。
到港后,邓初民暂住在九龙汉口道26号。次日,中共负责香港统战工作的连贯、林平便前来探望。据邓初民回忆,这也是他与连贯、林平的第一次见面。邓初民的朋友章汉夫、陈树渠、冯伯恒、萨空了、千家驹、刘思慕等都纷纷来到他的寓所小聚,邓初民也第一时间拜访了在港的何香凝、彭泽民等先生。很快,达德学院院长陈其瑗便来家与之确定赴校时间,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达德学院于1946年10月创办,在中共的安排下,民主人士陈其瑗出面担任院长,学校坐落在新墟青山脚下,蔡廷锴将军的别墅“芳园”里。这所学校汇聚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一批著名学者,师资阵容可谓在中国教育史上罕见,翦伯赞、侯外庐、邓初民、朱智贤、茅盾、沈志远等人均在此任教。
初到达德学院,学校为邓初民举办了隆重的欢迎会。达德学院设置有法政、经济、文哲三个系,1947年增设了新闻专修班。1946年向当时的香港政府申办学校时,就将还在内地的邓初民聘为法政系主任,邓初民来港后便随即赴任。在此之前,已有许多邓初民的旧识和学界的友人在此任职和任教。之后,翦伯赞、侯外庐、宋云彬等人也纷纷加入达德学院的学术阵营。
达德学院有着非常民主的校风,邓初民来到后不仅参加学校的校务、教学会议以及教授会议,还和主任们一起召开朝会,在晚间召开学生座谈会,参加学生的自治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等进行分析和研判,并对授课内容等重要议题进行商议,也根据当时的革命环境和斗争需要增加对时事的讲授,帮助学生解决学费困难等问题。在港期间,邓初民也时常就达德的校务之事参加中共香港相关负责人如连贯等人安排的会谈,其中还有陈其瑗、李伯球等负责校务的民主人士和教授。
最受学生爱戴和敬重的教授之一
邓初民是最受学生爱戴和敬重的教授之一。学生们不仅邀请邓初民参加他们的生活会议,还请邓初民为学生组织的活动作专题讲演和报告。邓初民当时主要讲授“政治学理论”和“行政原理”等课程,覆盖了达德学院几个院系的各个年级。在此期间,邓初民还在南方学院等其他几所院校任教。为此,邓初民腾出大量的时间用来备课,反复修改讲义,生动阐释中国革命道路的走向和时局的发展。在课堂上,邓初民注重加入时事政治的学习,让同学们讨论对第三条道路、中共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等重要问题的认识。
邓初民的讲课颇受同学们喜爱,这与他始终将革命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不无关系。在香港,民主党派与中共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华商报社组织的高层统战座谈会定期召开,团结和凝聚左翼民主人士的共识。此外,他们还借助香港的地区优势联系新加坡、泰国、印尼等地的进步革命力量,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与此同时,在港的进步人士始终关注内地的斗争形势,配合革命斗争的需要展开活动。比如邓初民参与了营救杨伯恺的活动;组织召开了纪念李公朴、闻一多、陶行知、邹韬奋逝世周年的纪念座谈会;与中间路线展开争论;参加《光明报》《文萃》《唯民周刊》等在香港复刊的事宜;参加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和民革的创立等重要政治活动。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邓初民与在港的民主人士、民主党派领导人积极响应中共召开新的政协会议和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他运用著书论说、发表演讲等多种形式参与讨论、阐释新政协性质、地位、施政纲领、领导权等重大问题,在华商报社组织的高层座谈会上他发言说:“中共的五一口号对团结各民主党派,动员广大人民民主力量,促进革命具有重大意义。”邓初民开阔的理论视野和呼应时代的革命实践深深打动和启蒙着达德同学们的思想。
难忘师生情谊
在达德学院的岁月中,最为难忘的还有邓初民与学生的一段师生情谊。杨济安、张克明、周培克、沈瑶英等都是常聚在邓初民身边的同学。邓初民不仅记得授课班级每一位同学考卷的答题情况,还引导和启蒙着他们的革命思想,影响他们走上革命的人生道路。
在达德学院牺牲的学生烈士中有一位女生叫关汉芝,邓初民曾讲述她在达德学院的情形,关汉芝活泼、开朗的样子和积极的心态给邓初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关汉芝告诉邓初民她虽被中学开除,但父母爱女深切,不顾社会上的不利言论,支持她来达德读书,当时她刚住进学校,满怀希望开始了新的生活。此后,关汉芝时常写信给邓初民,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邓初民在百忙之中不忘给予她鼓励和鞭策,更激发了她的革命热情、坚定了她的革命意志。然而,这样一个年轻而美好的生命却在1949年华南游击战中不幸牺牲,令人扼腕。
1948年10月,在中共的安排下,达德学院的师生为邓初民组织了六十寿辰的庆祝活动,这场气氛热烈的祝寿贺宴也成为凝聚民主力量、扩大民主力量在港影响力的一次社会活动。多年之后,每遇困难,邓初民依然为达德的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每每提起这段难忘的岁月,邓初民总会谈起他与这群学生的过往。
1948年底,邓初民与第三批北上的民主人士结束了他们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他们在香港的历史使命,挥别达德。1949年元旦,他们在轮船上迎来了新年的曙光。彼时,他们正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准备迎接着新中国的光明,去拥抱一个全新的开始!
张原(邓初民曾外孙)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