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红色大刀见精神

夏邦鑫    2023-09-11 10:57:00    解放军报

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陈列着一把红5军团曾使用过的大刀。这把锈迹斑斑的大刀长60厘米、重2公斤,刀柄末端有个圆环,又叫环首大刀。
  在战场搏杀中,由于大刀的刀刃部分仅40厘米长,杀伤力较弱,因此在敌人的刺刀面前处于劣势。此外,携带大刀还会增加战士的武器负重,加剧体能消耗。
  当时,红军战士选择装备大刀,更多是无奈之举。刺刀制造工艺精密,红军当时无法生产,而大刀只需铁匠打制即可。即便是如此简陋的大刀,还是参加过宁都起义的部队带来的“优势装备”,当时很多红军战士所用大刀不过是一层薄薄的铁皮。
  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他们将传统的刀术与战场搏击技术相融合,不断改进,创造出更加精炼有效的杀敌术。赣州战役中,红5军团的战士挥舞大刀冲进敌阵,把受困的部队解救出来;水口恶战中,红5军团的战士用大刀撕开了敌防线的一道口子,一举击溃敌人。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林伯渠的眼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