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烇虽然在正史中名声不显,但却在《临安县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志书记载了汪烇在出仕为官时的清正刚直品格,史称其“励志清廉”。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杭州士子的风骨和操守,为人称道。
汪烇自幼颖悟过人,他善于举一反三,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知识中归纳总结出相关道理。对于知识,他有着异于常人的渴望,在学堂时,其他学生常常逃课出去玩耍,但汪烇从不缺课,总是端端正正地坐在位置上认真学习。夏日的时候,他经常一人学习到深夜,有一次,汪烇学习的太过于入迷,他浑身被蚊子叮咬了一遍,但他没有任何感觉,直到天光放亮,才发现身上奇痒难耐。
在夜以继日的努力下,汪烇的学业有着十足的长进。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汪烇高中进士,名列二甲第77名。嘉靖二十六年的乙未榜被誉为明朝的龙虎榜,与宋代嘉祐二年榜同为科举史上的巅峰。该榜录取人员有明朝中后期的大政治家张居正、有执文坛牛耳二十余年的王世贞、有抗击倭寇的名臣殷正茂、有名传千古的谏臣杨继盛等。
在考中进士后,经过吏部的考核,汪烇被任命为行人司官员,负责出使外藩和接待使臣事宜。他和杨继盛一起出使外藩,在途中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致认为朝廷奸臣当道,出使也难以宣传朝廷威严,故二人回朝后,便一起弹劾当时的权相严嵩,指出其贪赃枉法、结党误国等事宜,但因为嘉靖帝的偏袒,汪烇和杨继盛反而遭到了贬斥,汪烇被贬为江西吉水县县丞。虽然是被贬谪,但汪烇没有自怨自艾,下车伊始,他便积极为改善吉水百姓的民生而努力,其踏实苦干的精神深得同僚的钦佩。
不久,汪烇升为江西高安县知县。他依然保持着在吉水县的勤政精神,汪烇巡遍各个乡村,劝告百姓大力发展农桑,在汪烇看来,民以食为本,只有广积粮食,才能维护当地的社会经济秩序和抗风险能力,才能让百姓有余力投身于教育和文化,才能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汪烇的行为赢得了高安百姓的尊重和认可,当时高安的父老争先恐后地向汪烇献酒,汪烇则作诗慰劳父老乡亲。
汪烇为官几十年,以清廉而著称。他的哥哥曾经来找他,汪烇以非常简朴的食物来招待他,在他哥哥离开时,汪烇也没有送什么值钱的礼物,他的哥哥内心衔恨不已,认为汪烇发迹后就变心了。后汪烇告老归家时,他的哥哥躲在汪烇回家的必经之路上,看到汪烇身上只背着一个简单的包裹,以为这就是汪烇历年为官的积蓄。他趁着汪烇不注意,一把抢过包裹,但打开一看,发现里面除了几件打满了补丁的衣服和几个老旧的饭碗,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这才知道自己的弟弟为官清廉,多年仕宦却没有任何积蓄。他哥哥心中的那个疙瘩也就解开了,因为他明白当初弟弟用粗茶淡饭招待他并不是看不起他,而是汪烇一直就过着这样的日子,于是兄弟二人和好如初。
归家之后,汪烇悠游度日,虽然他在家乡有着很高的名望,但他从来不用自己的名望去干涉当地的执政。杭州当地有一个富翁的儿子杀了人,被官府逮捕归案,富翁知道汪烇说话很有分量,只要他愿意开口,自己的儿子就可以免除死刑。于是在夜晚带着家丁,抬了一千两黄金去汪烇家。汪烇看到这个阵势,顿时就明白了富翁的来意,他没有让富翁进门,在门口对富翁说:我救活了杀人犯,那我就是杀人犯了。然后他让富翁带着钱财回家。
汪烇用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了清正廉洁的品格,用自己的事迹树立起了克己奉公的旗帜,成为当时官场上闪亮的明灯,史称其“清白书香勿替”。《临安县志》中保存了一首汪烇的《省耕》诗歌,可见汪烇的为官之心:
农事方兴日,肩舆此暂停。
山田充积雨,菜麦喜新晴。
把酒伤民瘼,观风慨世情。
甘棠同蔽芾,安得与齐名?
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