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珠峰“见证”我国生态保护历史性成就

2023-06-08 16:24:21    光明日报

作者:常纪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杨成铭(北京理工大学大湾区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措施,全面加强了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让我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其中,珠峰地区作为世界重要科考基地,其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尤其引人瞩目。

通过对珠峰雪样的分析发现,固态污染物对珠峰环境影响较小;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珠峰地区及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相对较慢;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旗舰物种雪豹数量增多。这些标志性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导,得益于我国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艰巨努力。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来自我国结合所处发展阶段、稳中求进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我国的生态保护工作具有保护方法的科学性、保护对象的系统性、保护阶段的渐进性、保护措施的协调性、保护手段的严格性及保护视野的全球性几个特点。在每一个阶段,我国都结合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对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政策矩阵体系开展创新、优化和完善。总的来看,这些目标和政策措施既符合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我国的生态保护规律、环境污染治理规律、碳达峰碳中和规律,与发达国家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的共性规律也是基本一致的。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来自于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建设。党内法规规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举措,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党规保障,推动形成了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工作的新局面。在国家法律法规方面,刑法、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针对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作出了细致规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专门法律,对生态流域和区域的生态环保体制、制度、机制作出了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的安排。一些地方为了加强特殊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还出台了更加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西藏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这意味着,珠峰生态保护再度升级。目前,生态文明制度已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最严密的制度、最严格的法治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国家和区域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来自我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节能减碳工作。在生态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的情况,在全国开展保护生态的“绿盾”行动;结合我国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启动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这些措施有利于构建我国生态安全空间格局,保障区域和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拓展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生态空间。在节能减碳方面,我国正处于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时期。通过出台规划、协同、集成、激励、约束等措施,保障生产和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共进,方能让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守得住,也守得久。

政策创新了,制度健全了,建设上去了,生态也就全面改善了。珠峰地区是我国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蓝图已经绘就,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任重道远。下一步,更需锚定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全面实现的长期目标,对照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阶段性任务,一代接着一代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前赴后继、久久为功,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必将改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必将更加亮丽。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毛泽东三临珍珠泉
下一篇:平江起义中的李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