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让非遗“火”起来,融入当下更多人的生活

2023-06-05 16:12:05    学习时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当下,扎实推进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就是要不断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融入当下生活,让原本就属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非遗重新嵌入“新日常”。
  打牢基础提升能力,构建更多生活场景。一是加强非遗场馆建设,优化场馆服务功能。非遗场馆建设应充分发挥非遗的文化功能,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好硬文化和软文化的相辅相成建设,打造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非遗新生活馆”。二是提升传承人技能艺能,增强服务能力。实施传承人研培计划,借助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专业力量,提升传承人技能艺能,加强其创新创造能力,尤其需注重“传二代”青年力量的培养,不断增强非遗服务新时代新生活的能力。三是发展持续性公益服务活动,构建新的生活方式。始终围绕“非遗服务当代生活”这一目标和理念,策划推出如戏曲驻场演出、非遗雅集、非遗读书沙龙、技艺体验课等可供民众或爱好者选择参与的可持续性强的公益服务活动,为民众构建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增强“双创”实践,打造产品发展产业。一是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创新非遗产品及衍生品。加大对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类别的生产性保护,创新思维模式,研发、设计、销售和推广非遗特色旅游商品、非遗预制菜、非遗创意产品,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生产出更多既保持传统民族特色又适应当下审美需求、健康生活所需的非遗产品及衍生品。二是创新发展思路,将非遗资源培育形成产业。创建非遗形象体验店和非遗美食体验店,用好历史文化街区、美食街、公园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打造非遗大集市,办好“非遗购物节”“非遗进商圈”活动,发展非遗夜间体验,促进非遗资源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培育生态空间,持续焕发非遗生机活力。一是推动节日活动转型,让非遗“在线”。深入发掘春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及壮族三月三、蒙古族那达慕节等各民族传统节日里的非遗,使之“浮出水面”,连接现代生活。通过举办富有地域特色的非遗节庆品牌活动,强化非遗的参与感、体验感、归属感,让民众不仅“身体在场”,精神更是“在线”,推动节日文化认同空间的生态持续。二是融入国民教育,培育生态空间。做好“非遗在校园”的传承实践和生态空间培育,在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在高校开设非遗专业课程、建立非遗研究基地,充分利用非遗场馆开展非遗研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创新非遗传承方式,培育非遗传承的生活基础和生态空间。三是发掘社区里的非遗,重塑迷人光彩。全面推进“非遗在社区”工作,尊重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重塑社区文化中心,将非遗融入社区文化建设,让非遗更好地回归生活、回归民间,让非遗更具持续性和生命力。四是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激活空间内生动力。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激活民众生产生活的文化生态保护传统空间,让村落的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创新传播方式,让生活无处不“非遗”。一是借助互联网资源,综合运用三维动画、视频、图片等形式,传播非遗,提高人们对非遗的关注度。二是打造“数字非遗”传播阵地,努力讲好非遗故事。将非遗融入生活中可见的各类媒体,推出一些以非遗为主要内容的影视剧、纪录片、宣传片、舞台剧、短视频等优秀作品,增加非遗在生活中的可见度。三是拓展“非遗数字”传播空间,与生活同频共振。通过利用公交移动电视、出租车移动电视、户外大屏幕等公共生活传播空间,推出非遗系列的视频公益广告,让非遗与生活“零距离”。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韦娜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毛泽东三临珍珠泉
下一篇:平江起义中的李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