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多名泉,岳阴水所潴。其中孰巨擘,趵突与珍珠。”这诗句出自清帝乾隆所作的《珍珠泉》。珍珠泉地处济南市泉城路北珍珠泉大院内,是济南三大名泉之一,至今有700多年的历史。
珍珠泉因泉底涌出的一串串水泡,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故得名。泉池呈四方形,栏杆由雪花玉石镶嵌。泉水清澈凉爽,晶莹透亮,如玑似珠,像万千珍珠串,一嘟噜一嘟噜地往上冒。水泡从泉池底升腾而出,一开始很小,越升越大,到水面时“扑哧”一笑,便无影无踪。蓝天、绿柳、碧水和鱼群,绘成一幅斑斓曼妙、自然天成的油彩画。夜幕降临时分,盛满月光的珍珠泉,闪烁和波动诗意与柔情,更令人陶醉。
新中国成立后,珍珠泉南岸建起珍珠泉礼堂,成为山东省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山东省设立人大常委会之后,珍珠泉大院成为其机关所在地,市民和游人可以自由出入,观光游览。毛泽东主席曾多次到过珍珠泉,对党的建设、国计民生和泉水保护等提出要求。
1952年秋,日理万机的毛泽东来到山东。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各种任务紧急而繁杂。10月27日,毛泽东一行从趵突泉出来,接着来到了珍珠泉院内。站在珍珠泉边,毛泽东手扶栏杆,上身微微前倾,仔细欣赏水中的壮观景象,只见泉水从池底冒出亮晶晶的珠泡,成群的红鲤鱼和黑鲤鱼口吐泡沫,衔尾相戏,上演着“鲤鱼戏珠”。“济南叫泉城,真是到处是泉水,名副其实啊!”毛泽东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明代诗人晏璧咏珍珠泉的诗句:“白云楼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红。渊客泣来无觅处,恐随流水入龙宫。”
1956年,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以党的八大为标志,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但同时,党内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有了新的滋长,这引起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深入思考。
1957年3月18日晚,毛泽东第二次来到珍珠泉。珍珠泉礼堂楼上楼下,座无虚席,山东省机关各界代表在此等待聆听报告。毛泽东身着灰色中山装,健步走上讲台,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毛泽东开宗明义地说:“我只讲一个问题——思想问题。”“整风是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党内矛盾的一种方法,也是解决党同人民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方法……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经过整风重新振作起来。下点毛毛雨,吹点微微风,把我们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这些东西吹掉。我们是从保护同志出发,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适当的批评,达到新的团结。”毛泽东的讲话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寓意深刻,风趣幽默,博得大家阵阵掌声。毛泽东这次讲话和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的部分内容,经整理,以《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为题,编入了《毛泽东文集》。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渐加剧。1960年,苏方撤回专家,废除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停止钢铁、石油等重要生产资料的供应。为克服当时的严重经济困难,国内各学校一方面在校内办工厂、办农场,搞生产、做实验,另一方面也号召广大教师走出校门到工厂、农村、矿山、交通运输、部队等各行各业与工农兵相结合,研究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难题。为此,山东省在珍珠泉大院举办了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最新成就展览和工人技术表演。
1960年5月4日,毛泽东再次来到珍珠泉。在看完最新成就展览和工人技术表演后,在珍珠泉礼堂门前询问时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你们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泉水保护得怎样?”接着又一次游览了珍珠泉。据当年的亲历者回忆记载,毛泽东漫步泉边,身依铁栏杆,赏泉观鱼,看到泉水从池底涌出腾起亮晶晶、珍珠般的水泡,与池中鲤鱼口中吐出的水泡交织在一起,上下翻滚,此起彼伏,高兴地说:“泉水你们保护得很好!”
忽然一阵浓郁的花香飘来,毛泽东信步走近桂香柳旁,手拈一株树枝,问身边的陪同人员:“这是什么树啊,花这样香?”这一问,把这些陪同人员问住了,虽然他们生活在珍珠泉边,平时却并未留意这树的名字。这种树的叶子有些像柳叶,但没有柳叶细,也没有柳叶颜色绿,椭圆形的叶子间开着小黄花,清香扑鼻。毛泽东在展览室休息谈话时,舒同递给毛泽东一张纸条,上写着“椿香柳”。毛泽东摇摇头说:“不是椿香柳,是桂香柳。这种树不多了,应该保护起来。”
从此,毛泽东曾观赏过的这棵桂香柳名声大振,成为珍珠泉畔的一大景观。此柳树龄已有300多年。树旁的石碑上写有“桂香柳”三个大字。树干上有一个标牌,上写着“济南市古树名木”字样及编号。
珍珠泉的泉水,经曲水亭直接流入大明湖,然后经小清河流入大海。
珍珠泉奔涌不息,清冽甘美,珍珠串串,韵味悠长;时代大潮,容纳千川万河,汹涌澎湃,百折不挠!
(作者系山东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厉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