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保卫战纪念碑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纪念碑呈六棱形,象征苏中“七战七捷”中的第六次战斗,三面镌刻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丕显题写的“邵伯保卫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底座正面刻有《邵伯保卫战纪念碑铭文》,全文如下:
邵伯保卫战是苏中“七战七捷”的第六战。
一九四六年七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挑起全面内战,向我解放区进犯。八月中旬,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五师集结于仙女庙、宜陵一带,准备进攻邵伯,夺取高邮、宝应,继而攻占华中解放区首府“两淮”——淮安、淮阴,妄图切断我苏中两侧的联系,达到各个击破,围歼我军的目的。为粉碎敌人阴谋,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和苏中第二军分区部队奉命坚守邵伯。
八月二十三日拂晓,敌二十五师在飞机、炮艇的掩护下,疯狂的向丁沟、乔墅、邵伯全面进攻。我军在邵伯南大王庙、运堤西寺、公路洋桥、南圈门外以及乔墅等地,和数倍于我之敌展开激烈争夺,白刃拼搏,多次击退进犯之敌。我军浴血奋战四天四夜,抗击敌人三个旅从陆地和水上的疯狂进犯,歼敌两千余人。二十六日下午敌狼狈败逃。我军胜利地保卫了华中战略重镇邵伯,创造了解放战争初期华中战场阵地防御战的范例。
邵伯保卫战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是粟裕司令员等领导同志高瞻远瞩,成功地运用了“攻黄救邵”战术的结果,是我军指战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广大军民同仇敌忾,团结奋战的结果。
是役,我军伤亡一千余人,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江都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八月
碑文简要记述了邵伯保卫战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及伟大意义,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缅怀和敬仰之情,使读者仿佛又回到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
(一)
1946年6月底,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7月初,国民党军第一绥靖区司令汤恩伯指挥5个整编师共12万人的兵力,向苏中解放区发起进攻。
根据中央军委“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的指示,从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在粟裕司令员指挥下,在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下,华中野战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在苏中的如皋、泰兴、海安、邵伯等地连续作战七次,每战皆胜,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
邵伯地处京杭运河沿线,是水陆交通要冲,更是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南部的门户。鉴于敌强我弱的态势,以及邵伯地区河沟纵横、水网交错的地形特点,粟裕作出“应当采取各团轮番守备的方式,依靠阵地,作短促的反突击以击退敌人”的作战方针,并对兵力、阵地和火力作出精心部署。
(二)
1946年8月23日拂晓,敌军向邵伯、乔墅发起猛烈进攻。我军充分利用河流水障,依托阵地阻止、杀伤、分割进攻之敌,坚决、果断地实施反突击。
8月24日,敌军持续不断地向乔墅发起攻击,企图迂回侧击邵伯。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我军在乔墅河北广泛地实施机动阻击、机动伏击,打击从翼侧实施迂回之敌。
在洋桥阵地,我军打垮敌军4次强渡,守住了阵地。7连连长孙春度一边在战壕中指挥战斗,一边端着机枪扫射,给登船强渡的敌军以重创。为歼灭冲到工事前的敌军,刘庆明、张正庆抱敌拉响手榴弹,用血肉之躯阻敌进攻。
8月25日,敌军集中优势兵力进攻运河大堤的邵伯南圈门。我军充分利用既设阵地,白刃格斗与火力杀伤相结合,挫败敌人的持续、猛烈进攻。5连连长吴增富头部负伤,血流不止,仍坚持指挥,终因失血过多倒在阵地上。高玉新、沈富金、陈耀华等人坚守运河大堤东西两侧的地堡,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用地雷迟滞进攻,打冷枪消耗敌人,充分发扬了与敌人拼到底的革命精神。
在西寺阵地,敌军在炮艇掩护下,组织敢死队乘坐6只小木船从邵伯湖突击上陆。6连副连长王锡宝跳出战壕冲到湖边向敌船投掷手榴弹,战士们紧跟其后,用密集的手榴弹将其击沉、击退,并与登陆之敌展开白刃格斗。战至午夜,第4团伤亡过半,第89团奉命接替其防御任务。
8月26日拂晓,敌军沿运河大堤再次向邵伯发起猛攻。第89团顽强抗击,2营5连1排指战员全部牺牲。当5连阵地被敌突破后,4连指导员蒋井深率领2排反击夺回阵地时,不幸中弹牺牲,班长胡青云两腿被炸成重伤,仍抱着机枪对敌射击,流尽最后一滴血。我军指战员铮铮硬骨、誓死坚守,恶战3小时,予敌重大杀伤。因华中野战军在如黄路战斗中取得重大胜利,敌军侧背受到严重威胁,不得不全线撤退。
(三)
“前方打仗、后方分田”“一面分田、一面支前”。在土改运动中,广大贫苦农民分得耕田和农具,一批积极分子当选为基层干部;在经济、政治上获得翻身解放的人民群众革命激情高涨,参军入伍、踊跃支前。8月5日,苏中第2军分区成立后勤司令部,并在邵伯建立后勤联络站,组建土工队、运输队、担架队等支前分队。
为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邵伯人民贡献了大量木材、石材、蒲包等建筑材料,甚至卸下自家的门板,扛到前线去。土工队配合部队工兵分队构筑工事,设置障碍。国民党军飞机白天袭扰影响进度,土工队便夜以继日地挑灯夜战,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邵伯保卫战期间,大量的补给主要靠临时前运,边打边补充,加之战斗激烈,运输任务十分繁重。运输队冒着枪林弹雨,肩挑背扛,将武器弹药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沿阵地,保证前线不缺弹、不缺粮。当前线伤亡人员较多时,邵伯镇书记顾维衡辗转各村调集人员补充担架队,镇长杨祖彤(女)带一个警卫员在镇上挨家挨户敲门,动员群众将重伤员及时抬下战场。邵伯保卫战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担架抬出来的。
田翼然 田开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