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一封急电揭开一个台湾岛循吏的故事

2023-04-27 14:05:57    学习时报

1999年8月4日,骄阳烘烤着郑州城。这是盛夏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作日,河南省旅游局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台湾高雄县的急电。高雄县观光协会恳请河南省旅游局帮助核查:清代道光年间,台湾凤山县当时的知县名叫曹谨,他的老家在河南省河内县,请问具体所在地是哪里?目前有没有曹谨墓、碑刻、祠堂等遗迹?可否提供曹谨的生平资料?查阅资料可知,台湾高雄县从明万历到清道光时均在凤山县治下,而这位凤山县知县曹谨又是何许人也?
    (一)
  工作人员在《清史稿》的《循吏传》中找到了对曹谨的详细记载。曹谨原名瑾,乾隆五十一年生于怀庆府河内县,也就是今天的沁阳市。曹谨幼年时,父亲不幸早逝,母亲将他抚养成人。嘉庆十二年,曹谨乡试时高中第一名,但礼部会试却一直不顺利,直到十年之后的嘉庆二十二年,在“大挑”过程中才被选中为候补知县。他先后在直隶几个县主政,之后又到福建,中间还两次因弹劾而落职一段时间。如果以职位高低来衡量,曹谨的仕途可谓平平无奇,长期在知县的位置上,这或许跟他不落凡俗的性格有关。
  道光十六年,曹谨任闽县知县,在他的任期上,闽县遭遇了大旱,地方上组织百姓迎请观音像祈福求雨。观音像从鼓山的涌泉寺一路抵达福州城,城内官员和百姓虔诚地跪倒一大片,唯有一人挺立当地,正是曹谨。有人问他:你为何站立不跪?曹谨答道:我是朝廷命官,这又不是御定的祭祀,我当然不跪。而且,现在有了旱情,大家就临时抱佛脚,我认为此举徒劳无益。
  当时的封疆大吏闽浙总督魏元听到此事,认为曹谨这人有独特之处,或许可担任更艰巨的任务。这个时候,台湾也被严重的旱情困扰,且岛上民变四起,盗贼扰乱,当地官员已经折腾了几个月未见起色。于是,魏元决定派曹谨到台湾凤山县去靖乱抚民。
  道光十七年,曹谨穿过海峡,到了台南凤山县任知县。刚刚上任的时候,上级摊派军费的公文就发了下来。曹谨一看,金额甚巨,对此不解,就做了一番调查功课。事情的起因是:台湾岛由于孤悬海外,官长怠政成习,疏于管理,军纪废弛,在民变和盗贼面前仅能勉强支应,而在外国侵略者的骚扰面前则尽显孱弱。台湾总兵深感对上峰无法交代,试图整顿军纪,加强海防,但他的方式是从地方加征军饷,奖励士兵,试图以金钱刺激士气。
  这一方案在唯命是从成习的清代官场推行了下去,但官职低微的七品知县曹谨却不同意,他秉笔直书了《筹议练兵稿》报送,对方案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军费不应摊派到各县,此举会让民众不堪重负。同时曹谨还明确提出:军队不能依赖金钱刺激,而应以严明的军纪、严格的训练把所有驻军都训练成精兵,同时针对训练方法还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台湾总兵和巡道审阅了曹谨的《筹议练兵稿》后,大为赞赏,不仅根据他的建议取消了各县的军费摊派,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还大力加强整顿,让军队得以严明军纪,日积月累,精进不止。曹谨不怕冒犯上峰,秉笔直言,为民请命,有理有据,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因此他虽刚来台湾任职不久,就在百姓当中声名鹊起,被广为称赞。
    (二)
  曹谨刚到台南凤山县之时,岛上民变四起,盗贼扰乱,当地派兵强力弹压,所耗甚巨,却数月不成。曹谨在赈济灾民和打击盗匪的过程中,逐渐探本清源。他认为:老百姓沦为刀头舔血的盗匪,当然是因饥寒交迫所致。如果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良民就不会铤而走险。凤山县自然条件太差,十年九旱,老百姓种粮食只能靠天吃饭,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来灌溉庄稼。所以,平息盗贼的根本是稳定民生,而稳定民生就要兴修水利,开圳溉田,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实实在在地造福百姓。
  曹谨心中有了谋划,却没有大张旗鼓,大肆张扬。任职之初,曹谨面见台湾知府熊一本时,听他介绍台湾风物民情时,点头称是,默记于心;熊一本问他对凤山的治理有什么想法时,曹谨只是简单谈了谈想法,并没有像寻常官员那样大拍胸脯,一力应承,而是并未做什么主动的表态。熊一本以为曹谨对凤山还不了解,也就作罢了。月余之后,熊一本了解到曹谨正在忙于勘察凤山地形,准备兴修水利,也未在意,只是认为曹谨的表现还算勤勉,但大概也是新官上任时的那股劲头罢了。
  曹谨于道光十七年四月开始组织凤山县百姓大兴水利,至道光十八年冬,已开圳44条,总长度达到200余里,3万余亩农田得到灌溉,凤山水利工程全部竣工。这时,曹谨到府衙向熊一本报告工程情况,并呈上图纸。熊一本吃了一惊,遂下乡巡视,看到凤山县规模庞大的水利设施,大喜过望,大为赞赏,并以“曹公圳”命名这一工程,还命地方为此工程立碑,并亲笔撰写《曹公圳记》碑文。文中赞扬曹谨“未为而不轻诺,未成而不轻言”,还指出一些官员常常自诩甚高、贪求政绩,却并无实效。这些人与曹谨则相去甚远了。
  在清代,曹公圳是台湾最大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凤山平原在曹公圳的滋养下,旱田全部成为了水田,粮食连年丰收,“收谷倍旧,民乐厥业,家多盖藏,盗贼不生”,老百姓世世代代得以安居乐业。今天,曹公圳不仅仍承担着大量的农田灌溉任务,还在不断发挥着为灌区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防止海水侵蚀土地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
  道光二十一年,鸦片战争激战正酣,英国侵略者乘着淫威伺机侵犯台湾淡水。曹谨时任台湾淡水同知,他所面对的不利局面是:台湾兵力不足,淡水作为首当其冲的海防前线,危如累卵。曹谨积极备战,打算招募并训练乡勇。台湾巡道姚莹不许,因违抗圣旨私自训练乡勇是杀头之罪。但福建厦门当时已失守,台湾失去了与清政府最便捷的联系点,即便姚莹允许申请文书呈报北京,再返回已不知何年何月。于是,曹谨横下一条心,不顾个人性命安危,开始招募淡水的乡村青壮年,开始军事训练。同时,他组织民众赶时赶工,充实海防,大量修筑海防大炮,并派以重兵把守。曹谨购置了大量旧木船,在船舱里装载砂石,于港口凿沉,并用沙袋将沿海所有泊船地点进行填堵,使敌舰难以入港。
  英国侵略者即将来袭,在淡水前线的曹谨却毫无畏惧,这基于他对坚固的海防和军民团结有着充足的信心,也在战术上对英国侵略者有胜利的把握。曹谨与同僚论战时指出:英夷船坚炮利,应避其锋芒,不能在大海上与他们周旋,等他们上了岸,没有了所仰仗的船炮,就可出其不意,迅疾袭之,表示相信,依靠平时的取信于民、政令畅通,淡水军民定能上下同心,勇往直前,战胜英夷!
  曹谨所言不虚,英军随后3次进犯淡水,曹谨均率领淡水军民予以坚决抵抗,并成功痛击英国侵略者,将英舰纳尔不达号与阿恩号成功击退,并斩杀和擒获173个“夷鬼”。这个过程中,乡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多次战斗的胜利让台湾官场上下改变了他们对曹谨训练乡勇的反对态度,他们以曹谨取得的战果上奏清廷。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底,道光帝的上谕嘉勉抵达台湾,道光帝赞誉曹谨等“智勇兼施、大扬国威”,论功提拔曹谨,拟升用海疆知府,赏顶戴花翎。
  但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以惨败告终,只能向侵略者妥协示弱。英国公使于道光二十三年捏造曹谨“冒功杀俘”的罪名与清廷交涉。清廷无奈之下,只得将曹谨革职查办。清廷派官员到台湾履行曹谨的革职手续,曹谨说:我知道朝廷有朝廷的难处,我当然可以不做这个官。若要治罪于我,我也绝无二话。但百姓舍生忘死与英夷拼杀,你们万万不可对不起他们!官员听罢此言,眼泪夺眶而出,给曹谨作揖道:好汉!好汉!
  清政府为应付英国侵略者的纠缠,夺了曹谨的顶戴花翎,并撤销了晋升的官阶。但随即又以治理有方、才能卓著为名仍赏曹谨的顶戴花翎,官复原职。但是,曹谨此时已因过度操劳,身体渐渐不支,难以担当重任。道光二十五年,曹谨病归故里,于道光二十九年去世。
  光绪二年,福建巡抚丁日昌赴台巡视,这已是曹谨离开台湾31年之后了,丁日昌总是听到台湾百姓念念不忘曹公之恩。在淡水,丁日昌瞻仰了南台湾民众在咸丰十年兴建的“曹公祠”,也参观了曹谨用自己的俸禄捐修的学海书院,还有散落在各个乡村的义塾。丁日昌听闻曹谨曾经每月的初一、十五亲自讲学,将淡水的文风滋养日盛,还有他主政期间大力发展的各项产业,已在当地生根结果,普惠民生。丁日昌深受感动,奏请朝廷将曹谨入祀“名宦祠”,并写道:“爱民,民爱,可于斯而得其概矣。”
  百余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曹谨在台湾仍广负盛名。台湾同胞将他供奉在“德政祠”中,尊称他为“水利先师”“宝岛禹王”,凤山现有“曹公祠”“曹公路”“曹公巷”“曹公国小”等,每年11月1日都会举行隆重的曹公诞辰庆典。
  1999年8月4日,高雄县观光协会应台湾同胞之托发电报给河南省旅游局求助,为的就是寻找并祭奠曹谨在河南老家的遗迹,并据此协调来大陆祭祀的事宜。收到电报当天,河南省旅游局立即上报河南省政府,河南省政府立即责成有关单位查寻曹谨更详尽的信息,并安排接待台湾同胞和祭祀事宜。仅20余日之后,从高雄远道而来的台湾同胞们得偿所愿,抵达了曹谨的故乡沁阳市,并隆重祭拜了曹谨墓。自此之后,台湾同胞每年都组团到曹公墓祭拜上香,经年日隆,长盛不衰。(郑少博)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家图书馆启动“一本书·一个人·一座城”全国联讲活动并推出首场沙龙
下一篇:韩丁:以《翻身》见证中国革命的胜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