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蜿蜒的柳江日以继夜奔流不息,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民,孕育出无比灿烂的文明。柳州,这座依江而建、以江为名的城市,从史前古人类文明走来,以其博大的胸怀诉说着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理想信仰、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如歌岁月,记录着从烈火中淬炼柳州工业精神、铸造柳州工业脊梁的辉煌历程,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一路弦歌不辍、不断续写惊奇。
(一)
苍烟如海,历史如潮。
距今约七万年前,中国古人类“柳江人”就在柳州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白莲洞遗址、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大龙潭鲤鱼嘴遗址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蛮王城遗址等史前文明遗址坐落于此,默默诉说着那段尘封的往事。先秦之前,柳州为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动第二次百越之战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柳州地域属桂林郡,自此纳入中原版图,往后各朝均有沿革。
公元815年,仕途失意的柳宗元被贬到柳州担任刺史,从此柳州便与柳宗元紧紧联结在一起。那时的柳宗元几经贬黜已近暮年,但他心未灰、志未堕,始终以百姓疾苦为己任,大力推行兴办书院、开荒种地、开凿水井、释放抵债奴婢等一系列兴利除弊的革新措施,使当时蛮荒落后、瘴气盛行的柳州大为改观,政风民风为之一振。柳宗元特别爱柳树,曾带领百姓们植柳护柳,他在五言诗《种柳戏题》中写道:“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柳宗元植柳明志、植柳惠民的浩然正气和为民情怀跃然纸上,激励感染着刘蕡、张翀等后来人继承遗风躬身勤政。在柳州的第四年,柳宗元逝世,百姓们悲恸不已,在罗池边修建起柳侯祠,纪念这位恩泽黎民、廉洁自持、忠信是仗的柳刺史。1000多年后的今天,柳侯祠依然矗立在罗池边,成为柳州老百姓追思凭吊先贤、弘扬清风正气的文化象征。正如郭沫若先生在祠堂正门楹联上题写的“无私济世世兴矣,有德于民民祀之”,正是对这位柳刺史最真实的写照。后人习惯称呼柳宗元为“柳柳州”,也正是这个称谓让柳州和柳宗元两个名字跨越千年交相辉映。
唐代中期,柳州出现了最早的商业活动“圩市”,柳宗元的诗句“郡城南下接通津”已有记载。宋代时期,柳州商业活动进一步发展,百工行业初具雏形,出产的“柳布”“柳木”蜚声各地。明代后期,柳州商贸活动更加活跃,东门外“东郭之聚庐,反密于城中”,西门外“稻舟鳞次”“诸妇就水次称而市焉”。清代以来,柳州一度成为广西的粮食仓储转运中心。上世纪20年代,柳州经纪行发展迅速,粤、黔、滇等地货物在柳州交易频繁。抗日战争爆发后,柳州更成为内外物资交流的重要通道,广东、贵州、云南等省所需日用品均依靠柳州市场供给,各地商贾也纷至沓来开展商贸活动,“桂中商埠”的美誉由此得来。
(二)
峥嵘岁月,可歌可泣。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柳州作为广西的工业中心建立起柳州机械厂、柳州水泥厂等企业,制造出广西第一辆汽车和第一架军用战斗机。得益于扎实的工业基础和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1926年7月柳州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柳州支部干事会成立,从此红色基因开始在柳州代代相传。抗战期间,作为通往西南大后方的公路、铁路交通枢纽,柳州成为沦陷区企业内迁的主要地点,到1943年,柳州共有民营、公营工厂65家。解放前夕,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城市的阴谋,我们党发动群众成立护厂队、护桥队、护城队,经过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柳州技术工人和仪器设备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1949年11月柳州解放后,党领导全市人民接管城市、恢复经济,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政权。在编制“一五”计划时,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发展工业作为全市的中心工作。1958年,党中央决定在柳州布局建设钢铁厂、机械厂、水泥厂等十大重点项目。在落实十大项目的同时,柳州陆续新建了铸造厂、开关厂等一批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到1965年,柳州已经拥有机械、冶金、建材、化工、纺织等主要产业,胜利完成了工业调整和经济恢复的任务。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柳州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期,汽车、钢铁、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同时涌现了电风扇厂、牙膏厂等被誉为“八大金刚”的八家企业。1992年,柳州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第一个工业百亿元城市。本世纪初,柳州已形成以汽车、钢铁、机械为支柱,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是同时拥有一汽、上汽、东风和重汽四大整车生产基地的城市。2017年,柳州工业总产值跨上5000亿元台阶,开启了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新篇章。
(三)
长风浩荡,奋楫扬帆。
2021年4月26日,在柳州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柳州,深入柳工集团、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考察指导,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特色产业发展、企业自主创新、国有企业改革等事关柳州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作出宏观指引,进一步激发了柳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建功新时代的壮志豪情。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柳州毫不动摇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干工业、拼工业、强工业,积极推动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汽车、钢铁、机械等产业“老树发新枝”,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柳州螺蛳粉等产业“小苗成大树”。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的柳工集团,科技研发力度不断加大,推出了电动轮式装载机、无人操作智能施工升降机等一系列新产品,装载机、推土机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行业前列,成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领先企业。新能源汽车成为柳州新名片,当前,柳州正在举全市之力实施“一二五”工程、加快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柳钢集团成为西南地区千亿级现代钢企,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
柳州,既有大国重器的厚重,又有舌尖味蕾的惊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柳州时,称赞柳州螺蛳粉“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产业”,对“小米粉”发展成“大产业”连赞惊奇。柳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继续走品牌化道路,同时坚持高质量、把住高标准”的重要指示,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推动预包装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寄递量突破1亿件,成为广西首个年寄递量过亿的单类产品,2022年销售收入达181.8亿元,“小米粉”“大产业”的传奇不断延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座传统工业城市,柳州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全国第一,空气质量全面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每年阳春三月,30万株洋紫荆争相绽放,百里柳江美不胜收,“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的秀丽风光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到柳州观水赏花。如今,“一车风行、一江旖旎、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城风情”已成为柳州鲜明的城市符号,向世人娓娓讲述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柳州惊奇”。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柳州将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航向,承载厚重的历史记忆,沐浴新时代的浩荡春风,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扬帆起航、续写惊奇。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委书记吴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