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在长沙,即将中学毕业的刘少奇,立即投身运动。而这场运动的爆发地北京,更是强烈地吸引着他。6月份,毕业考试一结束,他便邀上同学,北上京城。
古都澎湃的爱国热情、新潮的思想文化,让刘少奇感到兴奋。他决定留在北京读大学,趁着暑期招生,赶场考试。不久,他就收到了北京大学和陆军兽医学院的录取通知。
北大是他向往已久的学校,但学制长,学费高,承受不了。军校倒是免学费,可他实在不喜欢兽医专业。刘少奇犹豫再三,不得不放弃了在北京上大学的计划。
一天,心情苦闷的刘少奇在北京街头散步。听人说华法教育会正在组织学生留法勤工俭学,这让他眼前一亮。不过,去法国的路费要自己筹,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他想向家里要,但家里根本不愿意他在外漂着。无奈之下,他找到华法教育会,希望先借一笔钱。华法教育会表示爱莫能助,建议他到保定育德中学,在那儿有个留法勤工俭学的预备班,费用很低,学一年就能出国。
8月下旬,天津学生领袖马骏在天安门指挥请愿斗争,抗议山东督军屠杀爱国民众,遭到逮捕。为营救马骏,刘少奇和请愿代表抗议示威。周恩来也带着同学们,从天津赶了过来。多年后,刘少奇深情地回忆:“天津的学生也有不少到了北京,曾在天安门前举行了很大的示威,并在天安门前露宿了几天。”
9月初,新学期开始了,刘少奇进入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育德中学的老师很开明,《新青年》《每周评论》这些进步刊物,学生们都能看。在这里,刘少奇读到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这成为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开端。
1920年6月,刘少奇从预备班毕业,回到北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可是他发现不但路费仍需要自筹,而且数目还有所增加。这可把他愁坏了,只得先回湖南想办法。不巧,直皖战争爆发,京汉铁路瘫痪,他只能滞留北京,寄住在鼓楼大街的同学家。为了省钱,他每天吃不饱,处于半饥饿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他还阅读了大量的进步报刊,思想上与马克思主义更接近了。
两个月后,京汉铁路恢复通车,刘少奇返回了湖南。青年刘少奇的“北漂”生活虽然时间短暂,但却意义重大。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五四爱国运动洗礼下,他走上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并在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宋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