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人物志》:全面展现中国古代人才学思想

2023-04-10 16:27:58    学习时报

《人物志》是中国古代一部全面展现人才学思想的著作。它出自《隋书·经籍志》,成文于青龙四年(公元236年)之前。其作者刘劭,是一位著述颇丰的学者。刘劭字孔才,广平郡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曹魏大臣、建安名法派思想家。他从政经历丰富,曾先后在汉献帝刘协、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时期,任广平郡上计吏、郎吏、太子舍人、秘书郎、尚书郎、散骑侍郎、陈留太守、骑都尉、散骑常侍等官职,晚年从事经学传授,约于正始中期逝世。长达三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为刘劭积累了丰富的为官经验,在刘劭所生活的年代,九品中正制创立并推行、人物品评活动兴盛,这一时期官场上具有“识人知人”能力的人物,普遍受到士人推崇,从中涌现出一批人才学家。他们或凭借自身经验、或通过理论研究,写出多部人才学著作,《人物志》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二篇,作者以人才为考察对象,从十二个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人才问题,系统阐述了完整的人才体系。
       人才分类
  在《九征》篇中,刘劭通过由表入里的方式,从人的九种体表特征——精神、眼神、气息、脸色、仪态、容貌、言语、骨骼、筋腱出发,通过观察这九种外在表现,判断出这个人内在的资质。“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能够将“九征”全部完善,且内里和谐,性情中和平淡,这样的人就达至中庸,成为了圣人。相反,那些在“九征”中,只有一部分特质完善或突出的人才,就属于“偏至之材”。能够被评为人才的人,必须要在“九征”中,找到其或完善、或突出的部分。而“九征”之所以能够表现一个人的资质,是由于人的聪明智慧来源于阴阳二气之精华。“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阴阳二气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而与阴阳二气相配合的,是五行之气,即木、金、土、水、火,它们分别对应人身上的骨骼、筋腱、气息、肌肉、血液这五种生理组织,这些生理组织又分别决定了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品德,并通过“九征”表现出来。
  在对人才进行初步分类后,刘劭在《体别篇》中,又根据人所吸收阴阳二气的差异,将人才的性格分为两大类,即中庸型和偏颇型。中庸型性格的人才,可塑性最强,能够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与各类人交流。而偏颇型人才由于所受的阴阳二气不均衡,性格表现出或刚强、或柔弱的特点。刘劭认为,偏材之人的性格,总共分为十二种,分别为强毅型、柔顺型、雄悍型、惧慎型、凌楷型、辨博型、弘普型、狷介型、休动型、沉静型、朴露型、韬谲型。这十二种性格为阴阳相对、一正一反,每种性格的长处和短处均十分明显。接下来,在《流业》篇中,刘劭将十二种偏颇型人才按照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划分为管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前者包括清节家、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后者包括文章、儒学、口辩、雄杰。这些人才蕴含着不同的能力,能够在官场上施展出自身的才华。
  对于能够领导不同人才的人物,刘劭亦有思考。在《英雄》篇中,作者讨论了英雄人物的材质,将英雄细分为“英材”和“雄材”。其中,聪明秀丽、能够进行战略谋划、从中发现战机的人物,可被称之为“英材”;胆识过人、关键时刻勇敢果断、外加力气盖世的人物,可被称之为“雄材”。从这两类人才的特点来看,“英材”重文韬,“雄材”重武略,均是极为优秀的人才。但这两者又需要相互补充,“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同时具备英材与雄材的人物,能够成就一番霸业。
       人才鉴别
  在对不同的人才进行分类后,刘劭还详细阐述了鉴别人才的方法。《接识》篇提到,真正广识人才的人,既能做到“识同体之善”,又不失“异量之美”。人与人初相遇时,一般最先通过谈话交流来认识对方,鉴别者要想观察人某一方面的才能,只需一个早上的谈话便能知晓。但鉴别者不仅要辨别出同类人才,更要能发现那些与自身资质不同的人才,再根据人才能力的大小,判断出哪些人是“国体之人”,即具备好几种能力的决策型人才。这样一来,鉴别者就需要从道德、法制、策术三个方面,与对方进行为期三日的对话,从而使其才能完全展现出来,没有疑虑地提拔并重用之。
  刘劭认为,鉴别人才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尤其是对偏材的鉴别。《八观》篇详细介绍了鉴别人才的八种方法。具体而言,一是“观其夺救,以明间杂”。鉴别者在观察一个人时,既要看到这个人善良的一面,同时还要观察此人有没有恶劣的品质,过滤掉那些恶大于善的间杂之人。二是“观其感变,以审常度”。在官场上,人们常掩盖自己的真性情,鉴别者如果要探究一个人最真实的性格,就需要通过察言观色,判断此人是否言行一致。三是“观其至质,以知其名”,也就是观察人才的美德和所获得的美誉,以知晓其名号的高低。四是“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依似是表面上与偏材类似,实则人品低劣的人。这类人的行为有时与偏材一致,但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其行为背后的动机有所不同,偏材力求公正,而依似试图通过陷害他人来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类人属于伪偏材。五是“观其爱敬,以知通塞”。仁爱和礼敬乃为人之根本。人如果有爱与敬的诚心,就能顺应天道,与他人友善相处,拥有良好人缘,积累宽广人脉,仕途更为平顺。六是“观其情机,以辨恕惑”。在人际交往中,小人往往心胸狭隘、情绪起伏、难容他人;而君子却能宽恕他人、控制情绪、严于律己。这就需要鉴别者通过谈话去试探对方,观察其情绪变化,辨别出君子和小人。七是“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偏材都有一定的缺点,并能被他人敏锐地察觉到。但通过了解一个人的缺点,鉴别者亦能推知此人的优点,从而为其找到合适的岗位。八是“观其聪明,以知所达”。鉴别者根据一个人所拥有聪明智慧的高低,能够预判此人未来的功业。
  在刘劭看来,八种鉴别人才的方式已较为全面。但在辨人识人的过程中,鉴别者还可能会出现七种谬误,他们或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或以自身好恶为标准去评判他人、或无法判断人才才智高低、或不懂得人的成材有早有晚、或更偏爱与自身才智相当的人、或单纯凭借名声和地位去判断一个人的高下、或因能力不足而无法辨别出奇才人物。这就从两个方面,牵涉到人才鉴别的困难之处,一是准确识别人才较难;二是“无由得效之难”,即鉴别者因不在其位,而难以提拔重用所发现的人才。人们总是希望良才能遇知音,但现实情况却是两者相识相知的机会较少。因此,刘劭感慨道,人才学是一门难以穷尽的学问,人才鉴别更是需要久久为功。最后,刘劭用老子“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劝诫领导者礼贤下士、君子贵柔不争。这一建议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与人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那些谦逊低调、勤勉做事的人,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自身的硬实力,赢得他人尊敬。
       人才任用
  综观刘劭《人物志》中的十二篇文章,可以发现,全书是围绕着圣贤之人和偏材之人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对于圣人贤者而言,其最大的聪明才智,就是能够识别人才。而识别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使“众材得其序”,即按照高低次序,将不同人才安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发挥出人才的全部能力。刘劭指出,人才对于任何朝代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古代的圣贤之人,如尧、舜、商汤、周文王等,之所以能流芳千古,正是由于他们在寻求到人才后,合理地任用了人才,君臣同心,才建立了广为世人称颂的丰功伟绩。
  在人才任用方面,刘劭认为,除圣贤外,任何一类偏材的性格,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些性格本身无所谓高与低、好与坏,只要其从事的工作与自身性格相符即可。如有的人才性格果敢刚毅,遇事能够当机立断,就适合在司法部门工作,担任司寇一职;有的人才性情温和平顺,为人质朴友善,就能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承担安民之任;有的人才善于言辞表达,热衷与人打交道,就可以负责接待外宾,从事外交活动;还有的人才体格高大威武,勇猛善战,就可担将帅之任,到前线指挥千军万马;等等。除此之外,在人才任用中,还常存在一个误区,即不少人认为“人才有能大而不能小”,就像烹牛的鼎无法用来煮鸡一样,杰出人才只能干大事,而无法屈尊去做小事。对此,刘劭反驳道,人才的能力本就有大有小,按照职位高低录用人才,将人才放到适合自身的位置上去,才是最重要的。能够治理大郡的大材,自然也能够管理好小郡,只是“人才各有所宜”。大材更适合干大事而已,让大材来治理小郡,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而一旦将人才放错位置,就是任用人才不当,还有可能给统治者带来灾难。因此,对于人才的任用,关键在于“量材用人”。(肖遥)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12卷)出版
下一篇:首创红军大兵团伏击战范例的黄陂战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