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在延安的正北面。延安时期,有20多个中央直属机关设在安塞,当时是党中央重要的后方基地。1941年,一个消息传到安塞,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一下子炸开了。
安塞来了个女县长
“安塞来了个女县长”“安塞要成‘女儿国’了”。听到这个消息,安塞的老百姓有些想不通:“别的县长都是男子汉,为什么咱县上要派一个女县长?”虽然党中央落脚陕北后,很快就在人民群众中开展了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的宣传教育,但对接受新思想不久的老百姓来说,让一个女同志当县长,能不能干得好,还不是很放心。加上同时又来了三位女同志,是否要把一些男同志换下来,有些干部的情绪也开始不稳定起来。
这位女同志是谁?她为什么能到安塞县当县长?她能不能当好这个“父母官”?
这位女同志就是邵清华,江苏武进人,出生于1918年12月。1935年4月,在北京师大女附中读书时她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天津、西安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10月,按组织的决定,邵清华来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不久被派往绥德地区组织开展妇女工作。她做妇女工作时很有魄力,先后担任三边分区妇联副主任、绥德分区妇联主任。1940年12月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妇联执行委员。
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第二届各级参议会选举。边区政府十分注重对妇女群众的发动,号召广大妇女参选参政。延安女子大学的学生参加了边区政府举办的选举训练班,并派出选举工作团到绥德、清涧、子长、吴堡等县开办训练班,普及选举知识,扩大宣传,训练选举干部。在选举中,由于妇女群众大多不识字,就采用“投豆豆”“烧洞洞”的方法,同意谁就在谁背后的碗里放一颗豆子,或请识字的人念选票,用点燃的香在候选人的名字下烧个洞,表示同意。在这次选举中,选出乡级女参议员2005人,县级167人,边区一级17人,一些妇女荣任乡长、区长。年仅24岁的邵清华当选为安塞县县长,成为陕甘宁边区第一位女县长。
深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1941年7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与边区妇联专门召开座谈会,欢送女县长赴任。延安女子大学还从高级班选调章岩、路岩、李蕴辉三位女干部协助邵清华工作。中央妇委的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都热情支持她,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鼓励她以实际行动努力工作,更广泛地联系群众,深入实际,多做调查研究。
初到安塞,邵清华就深入基层一线,从最远的七区开始调研。这里有一百多里远,且道路崎岖,只能徒步翻山越岭。在面对面和群众交谈中,她了解到军属的困难,发现有的人好吃懒做不好好劳动、跳大神的“神汉”装神弄鬼骗人、有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好……她及时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和区、乡、村干部研究解决办法。第二次下乡,她来到全县第二偏僻的五区,了解到基层在征收粮食时,只是自上而下分配任务,但对群众手里有多少粮食心中无底,提出的定额超出群众承受能力,在粮食歉收年时,矛盾就特别突出。负责征粮任务的有些干部方法简单,态度不好,引起了群众的反感。根据这些情况,邵清华及时召开干部会议研究讨论,要求各级干部讲究政策,注意工作方法,特别是歉收的地方要如实报告灾情,及时减少这些地方的征粮任务,对确有困难的家户,不仅不征公粮,还发粮救济。如此一来,群众的困难解决了,他们很受感动,更加踊跃交纳公粮,提前完成了征粮任务。
为了提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邵清华亲自下到每个区宣传动员,帮助建立春耕委员会。她亲自到徐家沟抓试点,组织变工队互帮互助,生产搞得热火朝天,就连一贯游手好闲的人也被带动参加了生产。徐家沟的经验很快在全县推广开来。安塞原来不产棉花,也很少有人会纺线织布。邵清华就请来外地一位会纺织的妇女来教大家。先动员17名妇女学习,在掌握了技术后,又派她们到各区去当老师,用滚雪球的办法,使纺织很快在全县开展了起来。
“深受该县民众之欢迎”
邵清华工作有思路有方法,又公正公平、吃苦耐劳、平易近人,很快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就连那些刚开始不服气的男同志也逐渐认可了她。
安塞县绝大部分人没有长途运输的习惯,只有个别跑运输的脚户。为了完成好上级赋予的运盐任务,邵清华就以有经验的人为骨干,以有骡、马等牲口的人家为主,组织运输大队和分队,并耐心向群众解释运盐工作的意义、政策和方法。第一次任务完成后,她组织大家及时作小结。群众看到,参与运盐的各户还有一些收入、运输费用也能得到补偿,表现好的还受到了表扬和奖励,纷纷表示也愿意参加运盐工作。之后的运盐工作就比较顺利了。
安塞六区曾因歉收,发生过一起哄抢粮库事件。邵清华上任后,注意倾听群众反映。经过调查,查实原化子坪乡指导员张彦等个别干部平时就勾结起来盗窃粮库粮食。在群众吃粮困难时,既不向上级反映,也不想办法为群众借粮,反而挑唆群众抢粮,企图乘乱掩盖他们非法盗窃粮食的罪行。邵清华下令逮捕了张彦,从重处理了贪污盗窃国库公粮的坏分子,并在全县开展遵纪守法教育,着重教育干部和党员廉洁奉公,带头遵纪守法。
安塞原本文化落后,女孩子没有受教育的机会。邵清华到任后,在县政府附近办起了一所女子小学,请女校长、女教师来任教。开始只有几十名学生,后来发展到一百多名。学生不分年龄,按文化编班。教师、校长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从各方面照顾学生,帮助家长解决困难。如路远的学生,老师就经常送她们回家。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可以写简单的信,记简单的账,个别的还可以给人读报。
邵清华作为陕甘宁边区的第一位女县长,她爱民为民的事迹很快传开了。延安《解放日报》在专门报道中写道:“该县政府在她的主持下,一切均井井有条,成绩斐然,深受该县民众之欢迎。”《新华日报》也称赞她到任不久就“威声大振,在老百姓心目中成了真正的民之父母官了”。
1943年,邵清华调离安塞,进入中央党校学习。之后,在河北、天津的妇联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1993年退休,2013年2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5岁。(侯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