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中的一员,年少时我颇爱看电影,方式与父辈不同,也与21世纪出生的人们迥异。记得有时在夜幕下拥挤的露天广场上看电影,但大多是通过黑白电视机收看。喜爱的影片包括《地道战》《鸡毛信》《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往往都是百看不厌的。其中《地道战》里的人物常常神出鬼没、出其不意地把“鬼子兵”打得人仰马翻,这些场景在我懵懂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距儿时观看《地道战》已过去近30年的时间了,然而,时光的流逝并没有冲淡一切。“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每当这熟悉而又雄壮激昂的旋律在耳畔唱响时,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经典片段便会浮现在脑海里,热血翻滚、心潮澎湃之感有增无减。
国仇家恨的演绎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片面抗战致使大片国土惨遭沦陷,人民大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日本侵略者实行反复的“围剿”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地道战》就是以抗战艰难时期的冀中抗日根据地为创作背景,描绘了一幅“国破家何在”的悲惨画卷,激发了人们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
影片开场铺设了残酷的战争环境。1942年,高家庄的老村长在牺牲前透露,鬼子就要大扫荡了,战斗形势会更加严峻,嘱托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很快,日伪军大举进犯,肆意烧杀抢掠,人们纷纷躲到了地窖、水井里。“鬼子兵”把犄角旮旯都搜了个遍,往井里打枪、扔手榴弹,许多乡亲被搜出来杀害了……冀中平原变成了“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无村不戴孝,到处是狼烟”的惨绝人寰的世界。
不久,高老忠夜里查岗,发现敌人已偷偷摸摸地进了村,他急匆匆地跑到古钟下面,敲响了报警的钟声。尾随而至的山田向他射出了罪恶的子弹,高老忠中弹倒地。为了乡亲们的安全,高老忠用尽最后的力气站了起来,再一次敲响了古钟。这时,敌人想要抓住他,高老忠拉响手榴弹,向鬼子丢了过去。躲到地道里的乡亲们听见爆炸声,无不燃起了熊熊怒火,有的握紧了钢枪,有的磨起了大刀……默默地记下了这笔血海深仇。
反面人物增添了人们对侵略者刻骨铭心的痛恨。山田是鬼子的指挥官,他极为狡诈、凶残,指挥日伪军在黑夜里静悄悄地进入村庄,向地道中灌水、放烟、施毒,企图以偷袭高家庄等来解西平据点之围。但他却不是反面人物的主角,反面一号人物非伪军汤司令莫属。
伪军汤司令素来残忍、狠毒。他向山田报告,高家庄、赵庄没有建立“维持会”,不当顺民,要“统统地杀他个鸡犬不留”。在不同的场合,他屡屡咬牙切齿地表示:“挖地三尺,也要把他抠出来。”“再带上几台抽水机,看看高家庄地道里到底能盛多少水。”“给我放毒、灌水,把他们都闷死在里面。”除此之外,溜须拍马也是他的强项。山田受伤时,他说为了健康,还是下次再来吧;山田感觉炮楼里不安全,他建议山田搬到他家里去;山田说完解救西平据点的计划后,他高高地竖起了大拇指,若有所悟地说:“高!实在是高!”并且,他一口大龅牙的装扮,无论是面目狰狞、目露凶光,还是满脸堆笑、点头哈腰,都把一个汉奸的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人们既忘不了演员的高超演技,也牢牢地记住了敌人的丑恶嘴脸。
人民战争的诠释
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只有进行人民战争和持久战才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有过精彩的论断:“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地道战》就是用影像讲述了冀中平原地区,在既没有高山密林可藏,也没有险关隘口可守的情况下,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了地道战这一人民战争的战法,达到了有效保存自己、歼灭敌人的目的。
人民战争就是为人民而战,依靠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夺取战争的胜利。在村支委会上,高老忠让林霞嫂读了《论持久战》中关于依靠和发动群众的内容,并传达了赵区长“赶紧发动群众,挖地道,开展地道斗争”的指示。紧接着,他们组织民兵和乡亲们把只有一个口的藏身洞改造成了户户相通、全村相连的地道。出乎意料的是,鬼子在夜里偷袭,地道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高传宝和林霞嫂再次学习《论持久战》,总结地道战的经验教训,带领大家绘制图纸,反复琢磨,把只能藏身的地道进行了升级改造,变成了既能藏又能打,地下藏与地上打相结合的立体战斗堡垒。
主人公高传宝是一个平民战斗英雄的形象,信念坚定、机智英勇,是大家的主心骨。日伪军烧杀过后,牛娃对力量相对薄弱的民兵能不能打鬼子提出了疑问,高传宝则明确表示:“要是咱们全国所有的村庄都有这样几个人、几条枪,咱们穷人就能打天下,就能保江山,就能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敌人冒充的武工队前来刺探情报,高传宝没有被心里的兴奋劲冲昏头脑,而是敏锐地发现了几个破绽,断定这些武工队不是自己人,于是将计就计,瓮中捉鳖,把他们一网打尽。大批日伪军对高家庄实施报复,高传宝发现敌人的炮火异常凌厉,果断改变阻挡鬼子进庄的计划,主动把他们放进来,使鬼子的炮火丧失了威力。他沉着地下达了作战命令:“各小组注意!各小组注意!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开火!”随后,战斗的命令通过接力的方式在地道内迅速地传播开来。
改造好的地道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人们将复仇的子弹与怒火源源不断地射向来犯之敌,给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遏制了鬼子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影片采用幽默风趣的手法,寓庄于谐,将鬼子进庄后处处挨打的窘态诙谐地展现了出来。或是民兵的枪口、红缨枪从墙上、树里、磨盘下伸出来,打得“鬼子兵”哈着腰,迈着罗圈腿,东躲西藏,无处安身。或是人们从地道的驴槽口爬出来,扔完手榴弹迅速躲回地道,鬼子无论如何也搜不到。或是故意暴露几个地道口,把日伪军放进来,关上闸门,一个个消灭……到头来,“鬼子兵”有的中枪,有的被扎,有的掉进陷阱……他们横倒竖歪,狼狈不堪。后来还发展了野外地道战,把地道挖到了炮楼附近,部队和民兵利用地道拔掉了黑风口据点,击毙了伪军汤司令,活捉了鬼子山田。看到敌人挨整和惨败,真让人痛快淋漓。
抗战精神的彰显
成为一名党校老师后,特别是学习研究了中国近现代史后,我就会不自觉地用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地道战》这部红色经典影片,深感它就是对那段历史所做的恰如其分的生动阐释,就是对抗战精神进行的活灵活现的热情讴歌。
取材于抗战历史。影片中的人物并非完全虚构,高传宝的原型是河北省正定县高平村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在刘傻子的组织下,高平村挖了地道,并不断进行改造。高平村处在日伪军炮楼的重重包围之中,因拒不参加“维持会”,经常遭到“围剿”。依靠地道的掩护,刘傻子带领人们多次粉碎日伪军的进攻,高平村从未被占领过。刘傻子成为地道战的战斗英雄,他在战斗结束打扫战场时,日伪军又杀了回来,不幸壮烈牺牲。来自于人民战争的人物原型,为故事情节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符合历史史实。影片虽是战争故事片,但更像是一部鲜活的战地报告。在艺术表现上十分严谨,演员的着装、武器弹药、战斗的方法都贴近于抗战实际,让人感到真实可信。为了取得好的银幕效果,拍摄前演职人员还到农村进行了几个月的生活历练,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帮老乡干农活,夜晚与老民兵聊天,睡门板。最后,大家的言行举止与民兵相差无几。观看影片之后,人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抗战的胜利是党领导人民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来之不易。
采用象征手法。影片来自于战争,又对战争进行了艺术加工。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与主题曲《地道战》运用了声音象征,歌声响起时,人们或是在改造地道,或是从各个地道口爬出来痛击敌人,渲染了人民战争的巨大伟力。大树上的古钟则运用了道具象征,它是进行战斗的号角,是发出的报警讯号,更是奏响的凯歌。影片的最后一幕,古钟又被敲响,预示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必将失败,胜利终将属于中国人民。
电影《地道战》用细节呈现波澜壮阔的抗战史,匠心独运,堪称佳片中的翘楚。从1966年上映伊始,它的巨大影响持续到了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创造了观影人次和印制拷贝数的奇迹。影片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凭借的不是强大阵容、特技特效,而是真切地抒写了党领导的人民战争,酣畅淋漓地颂扬了抗战精神,以爱国情愫浸润了国人的心田,从而引发了几代人持久的强烈共鸣。(颜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