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永远的丰碑

——南京建造恽代英烈士纪念碑始末

2023-03-02 15:40:25    《党史信息报》

南京江东门外有一座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旧址,那里曾关押过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仁人志士。1931年4月29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正是在这里英勇就义。上世纪70年代中期,南京部队空军某部进驻这里,80年代初我有幸在这个部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亲历了恽代英烈士纪念碑的建造过程。

【 狱友留下的决定 】

我们部队进驻时,这座监狱旧址,除了破旧不堪的牢房、阴森森的刑讯室和高耸的瞭望台等历史遗迹外,还留存了一些历史资料。为了验证坊间的传闻,我找到保管档案资料的同志借阅了一大摞资料——有印成小册子的,也有刻钢板打印的,还有一些手写的。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让我逐份消化了这些资料并有所发现。首先,这些资料确证了恽代英牺牲的位置,在一座废旧库房的旁边,有两棵歪脖子柏树为标志。其次,在一份老同志的回忆录中,我发现了恽代英被捕后在狱中与敌人英勇斗争的事迹,如建立狱中秘密党组织,领导绝食斗争,撰写《土地革命十大纲领》等等,尤其那首著名的《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最令人激动万分的是,在一本印刷品小册子上,我找到了恽代英牺牲当天下午,狱中党支部为悼念恽代英作出的3项决定:“一、大家应以代英同志的精神,继续斗争;二、每年4月29日,全监难友默念,为代英同志致哀;三、中国红军克复南京后,在代英同志死难原址,立碑纪念,并将国民党反动派用以拘禁共产党人的中央军人监狱,改变为代英纪念学校。”这一发现,激励我要为实现狱中先辈们“建立恽代英烈士纪念碑”的遗志而奔走呼号的决心。

【 凭吊英灵之地 】

遗憾的是30多年过去了,先辈的夙愿未能实现。每年清明节和4月29日,驻地工人、农民和学生都会到恽代英烈士殉难处,进行缅怀和纪念,两棵柏树上缀满了红领巾和白色纸花儿,在春风中飘荡。

记得有一次,我接待了一位与恽代英同时代的老人。在烈士殉难处,年老体弱的他坚持从轮椅上站起来向恽代英致哀。看到殉难处杂草丛生,他流泪了,说:“革命胜利30多年了,为代英同志修一个纪念碑的夙愿为什么迟迟不能实现呢?”面对风烛残年的老前辈,我无言以答。

更令我难忘的是,1982年4月7日,78岁高龄的沈葆英携儿子恽希仲、孙女恽梅,从北京、上海到南京雨花台,专程到江东门恽代英殉难处凭吊亲人。得知烈士家属到来的消息,我向领导汇报了采访的想法:一是陪同参观监狱旧址,向指战员讲述恽代英精神,并采访沈葆英老妈妈;二是向烈士亲属汇报并征求向上级建议尽早立碑的想法;三是请烈士内侄、部队政治处主任恽甫铭创作一幅国画,请沈葆英题字以勉励指战员继承烈士遗志。

采访中,我弄清了沈葆英曾带着伍豪(周恩来代号)的问候,到江东门狱中探望丈夫的情况。恽代英被捕时化名王作霖,敌人一直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周恩来组织积极营救,恽代英原本很快就能出狱。但由于中央特科顾顺章的叛变,恽代英的身份暴露。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恽代英坚贞不屈,慷慨赴死。“此次一别,竟成永诀。”说到这里,沈葆英老人已是泪流满面。当我向她汇报狱中党组织曾作出过为恽代英烈士建碑的决议时,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有解放军守卫在代英流血牺牲的地方,是最好的了。希望在这里竖一个标志,以便子孙后代祭扫纪念,就可以了。”寥寥数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宽阔胸怀。在我们邀请下,她高兴地举起几十年没有写过毛笔字的手,在恽甫铭的画作上写下了“长青图——代英牺牲五十一周年”一行苍劲有力的楷书。

【 夙愿终得实现 】

在烈士殉难处建造一个清晰的纪念性标志,以实现当年狱中战友的夙愿,已成为各方共识。经多方商议,最后决定以部队党委的名义,向南京部队空军政治部报告恽代英烈士夫人到访情况以及建碑的建议。第二年8月,我又再次受部队领导嘱托,写稿向中央反映。当天晚上,我铺开稿纸,凝重地写下了“为恽代英烈士建碑立传,实现先辈们半个世纪前的夙愿”的标题。

“我们守卫的这片土地,是恽代英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而为烈士建造一座纪念碑,是半个世纪前先辈们在狱中留下的夙愿。如今革命胜利30多年了,可先辈的嘱托一直未能如愿!”“每年的4月29日,当我们在营区一角的柏树下纪念恽代英烈士时,面对苍翠的柏树和杂乱的背景,我们常常感到心酸……”激情在纸上驰骋,思绪在笔下奔腾,我的眼眶湿润了。“恽代英烈士说过,‘我们吃尽了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以享受到福中福。’……为了让子孙后代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我们应当尽快为代英烈士建造一座纪念碑,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带着先辈的重托和后来者的崇敬,这份报告越过千山万水,飞到北京,并很快得到中央领导关于同意建造恽代英烈士纪念碑的亲笔批示。批示传到南京后,江苏省和南京市有关部门迅速和部队取得联系,经过实地勘察,拿出了实施方案。

1986年8月20日,在恽代英烈士殉难55周年这天,恽代英烈士纪念碑揭碑典礼隆重举行。红褐色大理石砌成的纪念碑耸立在樱花和苍松翠柏掩映的花坛中,碑基上镌刻着陆定一的手书——“恽代英烈士”。一尊汉白玉雕塑成的恽代英烈士半身像,安置在纪念碑顶部。他神态平静,面带微笑,目光深邃而微微俯视,仿佛在向人们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而如今,恽代英烈士纪念碑已经成为南京江东门的地标,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打卡点。

“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他燃烧起来,烧掉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这是恽代英的自白。烈士倒下了,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如今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丰碑巍巍,恽代英烈士永垂不朽!(陈汉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
下一篇:寻找“满江红”年代里的燕京遗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