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古人的年夜饭,年轻人先举杯

2023-02-13 16:11:05    北京青年报

年字,在甲骨文里写作上图,上面是“禾”,下面是“人”。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那沉甸甸的一捆禾苗长势旺盛,成熟的谷粒已经压弯了枝条,而下面背着粮食的那个“人”,看上去也好像有点弯腰的样子,估计是被身上的重量压得有点直不起身子。

但这绝对是种“甜蜜的负担”,因为年字最初的意思,就是一年秋收,五谷成熟。《谷梁传》中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劳动者辛勤一岁,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辛苦付出所收获的粮食,就是“有年”。如果在这一个粮食收获周期里,风调雨顺,无灾无难,粮食大丰收,那就是“大有年”。人们背负着粮食,腰被压得越弯,嘴角的笑就越开怀。

所以古人也用“年”字组词来表示收成的好坏。比如谷物丰收叫年登、年丰,粮食歉收叫年荒、年饥等。

在古代,农业耕作技术远不如今天先进,主要的农耕区也集中在中原地区,粮食作物基本上是四季一收,想要像今天一样一年几熟是不可能的。所以“年”,这四季一轮回的粮食收获周期,也就变成了一个时间度量单位,后又衍生出代表年纪、年龄、寿命的意思。

正因为“年”字代表的丰收含义,使过年成了古人最值得庆祝的特殊日子,年这个字也被赋予了浓重的节日色彩,用来指代有关年节用的物品。比如《红楼梦》中提到要“接袭人家去吃年茶”,指的就是过年聚会时吃的果茶;过年时家家户户要贴的春联,叫年帖;过年时馈赠亲友的礼物叫年物等。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实在是一件怎么庆祝都不为过的事情。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桃符),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规定动作。

爆竹,今人以为是鞭炮,其实在一开始就是字如其物,指的就是把竹子丢到火里烧,竹子因为受热不均而发出“噼啪”的炸裂声,以此声音来驱赶邪祟,祈福禳灾。唐代的炼丹道士无意间发现了火药,到了宋代对火药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之后带火药的鞭炮也逐渐取代了竹子,成为过年时的头号气氛担当。

过年守岁,古人认为可以为爹娘添福增寿。今天的年夜饭上,大多数长辈先举杯,但在古代却正好相反。年轻人先举杯,庆祝自己获得新生,是对未来的迎接。而年长者则后举杯,是为了纪念自己告别旧岁,是对时间的挽留。

但不管是新生还是旧岁,年长或是年轻,在过年的这一天阖家团圆,才是最重要的事。

(文/王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考古遗产焕发历久弥新的光彩
下一篇:秦大一统思想的实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